钱永健何许人也?他乃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虽然他是华裔美国人,但获奖后在中国几乎成了名人,这倒不是我们中国人特别崇拜诺贝尔奖得主,而是因为国内各大媒体的特殊报道,在钱永健的名字前都要毫无例外地冠以“钱学森堂侄”的特殊定语,有的还要给钱学森加上“中国导弹之父”的头衔。我们本来是想沾点喜气,可钱永健却毫不领情,说他和中国没有丝毫关系,也不认识钱学森,让我们热脸贴了个冷屁股,这个钱永健的心未免太狠了吧,怎么一点也不考虑中国人的内心感受啊?
不过得承认,钱永健说得基...
作者文章归档:王贵成
钱永健何许人也?他乃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虽然他是华裔美国人,但获奖后在中国几乎成了名人,这倒不是我们中国人特别崇拜诺贝尔奖得主,而是因为国内各大媒体的特殊报道,在钱永健的名字前都要毫无例外地冠以“钱学森堂侄”的特殊定语,有的还要给钱学森加上“中国导弹之父”的头衔。我们本来是想沾点喜气,可钱永健却毫不领情,说他和中国没有丝毫关系,也不认识钱学森,让我们热脸贴了个冷屁股,这个钱永健的心未免太狠了吧,怎么一点也不考虑中国人的内心感受啊?
不过得承认,钱永健说得基...
为了让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积累素材,我组织他们观看了央视2008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视频。第二个颁奖对象是一对夫妻教师,看了之后确实让人非常感动,但在感动的同时,又有些别样的滋味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对夫妻是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悬崖小学的支教教师,男的叫李桂林,女的叫陆建芬,都已年过四十。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这对夫妻抛下儿子,扎根这里18年,把...
新到的《杂文报》(2009年2月20日)上有一篇奇文《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作者是安徽籍的一个高三学生。作者以一个高三学生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是如何被中国教育逼疯的。读后给人心灵的强烈震撼不亚于地震来临时的天崩地裂。
把这个高三学生逼疯的首先是他的父亲。五年级考入强化班,成了作者痛苦的开端,从此父亲开始拼命注重他的名次,近乎不择手段地逼他考高分,以前是打,现在是施压。在其父看来,排名不在前一二名的都是差生(他那时成绩通常在前10名,最差20名左右)。中考前,父亲那句话令他今生难忘:“考不上江中(我们...
中国似乎进入了民主的时代。这不,以前一向是肉食者谋之的教育改革,也开始学会向小民百姓征求意见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2009年1月7日正式启动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以来,1个月来,小民百姓就通过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110多万条。本来,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我已经懒得再说什么了,因为以前写得说得太多了,效果却微乎其微,中国的教育依然是死水一潭。但现在我被小民百姓的参与热情所鼓舞,在网上看了一些意见后,觉得意犹未尽,不由得也 想把自己的一点浅见表达出来。
中国的教育改革表面上看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三十年的改革过后,中国教育还是深陷泥淖无法自拔。...
自从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中国的教育就踏上了漫漫改革旅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教改的步伐迈得更大了。但只要回顾一下这些改革措施,善良的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改革啊?简直像是在白日做梦。
2007年6月,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这套校园集体舞从当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但是从2008年秋季开学以后,很多地方的校园集体舞已难见踪影。
2008年3月,教育部下发通知,提出在10个省市的中小学校中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活动。上海是试点之一,但是...
在刚刚逝去的二十世纪,有一个美国人,他常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确实,他是中国人民真正的好朋友,他为中国做出的功勋,足可以彪炳史册光照千秋。这个人就是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在中国办了27年教育,为抗日坐牢近4年,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一手创办了燕京大学,美丽的校园——燕园,一直保留至今,只不过现在已成为北京大学的校园;他为燕京大学拟定了“因自由得真理而服务”的校训,一大批学术...
2008年9月,朱清时院士卸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此前,他出任此职整整10年。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我这个小小的高中教师竟然伤感了好一阵子——不是为一个大学校长的卸任而伤感,而是为一种真正办学原则的即将失落而伤感。
朱清时先生虽然贵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着中国科大这所中国一流大学的校长,但他身上却没有一般校长的官僚派头,随波逐流,八面玲珑,得过且过,而是始终坚守着大学一定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在当今中国阴雨如晦的教育天空里,显得格外耀眼,让那些对中国大学失望惯了的人们倍受鼓舞,终...
经常上网的人或许知道,现在网上有这样一帮人,专门以谩骂老师、贬损老师、批判老师、侮辱老师为荣。其实,不独在网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骂老师的人也是很多的,只是不如网上骂得疾言厉色汹涌澎湃而已。只要家里有孩子上学的,谁没有骂过老师呢?由此看来,骂老师已经成了时下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古人讲“天地君亲师”,天地那属于神仙世界,凡人无法与其相比,在人世间,老师虽然排在皇帝和父母后边,但那受人尊敬的地位也是颇让人自豪的。想不到世易时移,老师竟然沦落到挨骂的地步,就差“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世界再...
2008年11月26日的《教育文摘周报》上,头条就登了一篇雄文,《体制改革并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源》,是一个署名天一的人写的。文章一反人们的常规认识,对中国教育提出了迥异于常人的看法。“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出在教育体制上,而是出在教育理论的指导方向上。”“中国教育问题根本就是文化发展的方向问题。”
这篇文章看似有理,实际上立论却根本经不起推敲。天一先生认为,“由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略,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树根&rdq...
在这个凡事都讲求功利的时代,本为读书求知的学习,也被迫染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上几年大学,出国留学几年,如果拿不上硬邦邦的或本科或硕士或博士之文凭,好像不但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时光,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而且也对不起自己的盖世天才。然而,只要把历史的焦点聚集在民国学人身上,就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一些前辈的学习那可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只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求知,根本不考虑什么文凭。
先说一代大师陈寅恪先生。据汪修荣著的《民国教授往事》一书记载,抗战时期在重庆时, “盖世奇才”、&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