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理论区分开来
提要:马克思主义是要关怀弱势群体,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错误,但是马克思的理论有错误。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目录:
(一)“主义”是人们用来指导思维和实践的最根本的原则
(二)理论是成体系的思想
(三)混淆“主义”和“理论”会造成三种不良后果
(一)“主义”是人们用来指导思维和实践的最根本的原则
“主义”一词在汉语里是“最重要的思想”或&ldq...
作者文章归档:朱广启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理论区分开来
提要:马克思主义是要关怀弱势群体,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错误,但是马克思的理论有错误。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目录:
(一)“主义”是人们用来指导思维和实践的最根本的原则
(二)理论是成体系的思想
(三)混淆“主义”和“理论”会造成三种不良后果
(一)“主义”是人们用来指导思维和实践的最根本的原则
“主义”一词在汉语里是“最重要的思想”或&ldq...
劳动的三要素
劳动具有以下三个要素:(1)劳动是为了获得可被利用的自然力而进行的活动;(2)劳动是劳动的主体对于劳动的客体施加力的作用的过程;(3)劳动是超出人类享乐边际的活动。这三个要素可以分别称为劳动的有用性或合目的性、客观存在性和非享乐性。人类的活动,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要素,才能称为劳动。
1.劳动的效用性或合目的性——能够带来可被利用的自然力
效用是使用价值的别称,消费价值、生产价值和交换价值都是效用。凡是与人的目的相符合的东西都是对人有效用的,所以,合目的性与效用性是一回事。劳动的目的不仅是获得消费价值...
价值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对象的存在问题
科学是人们为研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活动。对任何事物进行研究都首先会遇上研究对象的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三个方面:(1)研究对象是不是存在?(2)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存在?(3)研究对象在什么条件下存在?这三个问题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只有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才能决定是不是有必要进行研究,如果研究对象不存在,当然就不必进行研究。只有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才能决定怎样进行研究,是凭感性材料进行分类研究呢,还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进行研究。只有回答了第三个...
亚当·斯密一方面说,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另一方面又说,“一切商品的价值,通常不是按劳动估定的”。后一句话否定了前一句话。自相矛盾到了这样的地步,真让人吃惊。为了给自己打圆场,只好用“不准确”搪塞,说异种劳动的相互转换“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进行的,“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可是,不准确怎么去“议价”,商品交换难道不是锱铢必较吗?再说,人们在进行“议价”的时候,不是进行劳动...
《马克思价值理论批判》一书作者自序
朱广启
说明:拙著《马克思价值理论批判》一书即将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现将该书作者自序抄录于下,以飨网友。
一
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的本意,是想像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注1]盗取天火造福人类那样,创造一种理论来拯救受压迫受剥削的无产阶级。应该承认,不仅他的愿望是好的,而且他的理论也确有创见,确实是人类认识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可是,不可否认,其中也包含着错误。如果我们把马克思的理论比喻成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天火,那么,他盗来的天火是掺了假的。
这个假并不是马克思故...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这一论断的错误及其后果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是应该被称为“马克思教条”的两个错误论断之一。关于这个论断之所以是错误的证据,我们用不着到别处去找,只要在马克思的论证中就能找到。从《资本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
第一,对于“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这一命题,马克思试图加以证明,但没有拿出有效论据。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了四个页码近三千字的篇幅论证“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这一命题,但在这四个页码中,有意义的话不过是一再重复的那几句。我们...
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四大“浑沌”
1.对价值的认识是浑沌的
(1)“价值”一词被赋予了两个含义:一是指价值一般,二是指“价值实体”或“价值”。马克思即使在《资本论》中也将“价值”一词当作“价值一般”来使用。他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说:“不管这个法文版本有怎样的文字上的缺点,它仍然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甚至对懂德语的读者也有参考价值。”这里所说的“科学价值&rdq...
马克思把具体性和抽象性看成是劳动的“二重性”,并且认为,劳动的这样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可是,马克思没有想到,正是在这个被称为“枢纽”的问题上,他把依赖于人们的认识而存在的东西,看成是在事物之间的实际关系中存在的东西,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马克思千虑,也难免一失。由于他的这个“千虑之一失”是发生在“枢纽”问题上,纠正这个失误就特别必要。
一、只有在实际关系中产生的性质才是在客观存在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