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下乡几成定局
·  ...
作者文章归档:程洪智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9春之声
文/太阳界
综述:
2009年1月,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新春联谊会在北京市应物中心举行。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和主流媒体等不同领域的权威代表均参加了本次联谊会议。会议就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8年总体状况进行了总结、2009年发展和家电下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商发展大计,筹谋创新举措,在寒冷的冬天谱写了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9年的春之曲。
参加单位及人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梁志鹏处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孟宪淦副理事长、建设部...
阳光品牌,是美熏陶出来的
太阳是美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品牌,是用美熏陶出来的。
当“国家免检”等荣耀称号不再成为区隔的符号,当外在漂亮的衣冠不能标示品牌品位的时刻,用五种美来熏陶阳光企业,显得尤其重要。
产业美和产业文化的熏陶
还记得“为四化贡献力量”么?还记得“劳模和新长征突击手”么?
在大致1900年之前过去的几十年,主旋律的文化熏陶和奖励设计使国有企业的职工,工作中激情燃烧,内心里神圣幸福。曾几何时,时代变迁了,计划经济而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为主而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
阳光产业20年的格调变迁
1988年我国进行了一次电视评比会议,当时的54个彩电牌子及今所剩不过十余家。按照家用大件耐用品的普适规律,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也将迎来这样的一天。中国电视机产业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品牌的优胜劣汰,发韧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走完它的品牌金角椅座次之路。也许十年尘埃落定,也许七八年就星明月淡。
站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20年的路口眺望未来,谁会成为太阳能品牌最后的王者?
太阳能热水器的长子就会生存下来吗?太阳能技术的先驱就会生存下来吗?抓住市场机遇的第一次创业成功者就会生存下来吗?倚仗泱泱资本而来...
不多时日之前,当许多人在为“申请国家免检”激动兴奋的时候,不多的人却在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一哄而申”而担忧。当“三鹿事件”浮出水面,当我们为中国奶业伤感的同时,却也在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而庆幸。
至少,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国家免检”不那么近可期了。
去岁以来,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奔驰热”(中国驰名商标)未息,“国家免检热”又风生...
太阳能品牌传播的“第二地带”
办太阳能企业报的启示
原来办企业报《皇明人》时,由于品牌传播和企业经营的需要,在确定对外邮寄名单时,本能地列了如下类别的机构:
A、 政府类 省市区政府,包括党委、政府、政协、人大等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如发展改革委员会、经贸委、建委、科委、银行等;
B、 国家部委 建设部、科技部等司局领导和相关部门;
C、 协会类 国家和地方的各级各类相关协会;
D、房地产类 全国著名房地产企业,以及现在或将来有工程意向的房地产企业;
E、 绿色NGO和绿色记者联盟类 国内外的...
1、“约法三章”让刘邦占据了“品牌文化至高点”
刘邦若不是赶在项羽的前边首先进入关中,楚汉相争的成败真的就很难断言;
刘邦若不是创造并传播了著名的“约法三章”,楚汉战争的成败也是很难断言。
先到关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别人同样也有实力和军事智慧。了不起就在于刘邦创造了一种区隔的文化,抢占了无形中的“品牌制高点”。
在张良和樊哙的及时提醒下,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吾...
北京时间
是日4时,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13日下午,力诺集团举行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现金及太阳能手电筒等物品的仪式,共捐赠现金110...
早上下夜班儿的人们出来的时候,暖烘烘的日头早在厂门前迎候多时了。叽叽喳喳的说笑声硬是从这帮耍把了一宿的人们的头顶上飘涌而出,仿佛不说不笑便不足有那份心情奔出那个捆绑胳膊腿儿的铁栅栏似的。小厂效益的半死不活和月头上时有时无的一两张大团结的回报,丝毫地在这儿也没有个注脚。就在这当口,那个身子骨短小精瘦年纪有四十二、三岁的汉子狗儿哥正从人群中一瘸一拐地“脱颖而出”,一任门口两边儿摊煎饼烙火烧跟卖羊杂汤的主儿奉以怎样的笑脸与怎生地拉拢,他仍是头也不转地一瘸一拐地往前走。莫非他有什么急事?那么咱们这个没有情节的情节不妨就从这个不是人物儿的人物儿开始吧。
虽然我天天渴望着财富,可是从没有像这样一次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巨额财富,让我亢奋得五昼夜没有睡眠,五昼夜释放出了我有生以来全部的能量。
当当当……肉刀在都市街头的案板上沉唱,日复一日地沉唱,沉唱着我艰苦劳作的寂寞,沉唱着我一个贫困山区底层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沉唱着我对白发老娘和起早贪黑既在地里做活又拉扯孩子的妻子,还有那个刚刚伊呀学语的儿子的担当。
也许是多年的剁肉功夫已经让我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也许是渴寻财富的目光使我苛求每一个角落。就在公元2002年12月1日的晚上,当我像往常一样在上海滩街头的一个快餐店门前的肉板上剁肉的时候,案板角上不知从哪飞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