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丰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20年3月13日,在朱总、袁总及丰都当地乡村干部陪同下,实地考察丰都生态环境,森林资源情况,近年来,丰都坚持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推动发展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长江丰都段两岸青山拥着一江碧水,山清水秀,让人流连忘返。下午从后塘、麦上坡、杠上村、老龙洞、九龙泉村经过,发现丰都既有许多成片的数十米高的成材林,也有今年新栽植的防护林,满目青山,生机勃勃。
2018年4月底统计数字表明,丰都全县林地面积达223.4万亩,森林面积203.4万亩,森林蓄积量850.6万立方米,林业生态经济产值实现21.79亿元,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6%。到2022年,库区森林覆盖率可达58%以上。据丰都县统计报告,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 85%,自来水普及率 78%,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 94%和 83%,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 100%。全年新增营造林 19.3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50.4%。全年空气优良天数 342 天。
丰都按照“五个决不能”要求,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物种四条红线,管护好136.9万亩公益林。他们十分注重拓展生态空间,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实施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长江两岸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近5年来,共完成营造林140余万亩。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丰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了科学种植,发挥林木的综合效益,丰都在海拔175-350米之间重点打造龙眼林带,350-500米之间打驱车沿途瞭望,造以红心柚、花椒、枇杷、橘柑、桃李为主的经济林带,其余区域则打造桉树、刺槐生态林。
下午16:00,在丰都龙河暨龙镇乌羊坝村,这里距离县城81公里,属于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 乌羊坝是由古代河床两岸崩塌淤积而成,坝内面积约1500亩,四周悬崖峭壁,巉岩耸立,峡谷幽僻,阳光明媚,没想到在海拔900米左右高山峡谷居然有1000亩左右油菜花田,还栽种了200余棵白果树、500多株映山红,坡谷油菜,一朵朵绽放的金黄油菜花在清馨的空气里溢放,浓郁的花香不禁令人陶醉,引来众多彩蝶和蜜蜂飞舞花丛间。在丰都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丰都“战疫”“战贫”两不误, 人勤春早菜花香,不少小朋友在家长带领下来到油菜花田,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杨万里的名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乌羊坝木屋农家院舍构成了一幅让人沉醉的风景画,值得一提的是,悬崖下还有原始的洞屋,这是少见岩居人家,让人们惊见原生态下人们生活场景,堪称“三峡库区丰都桃花源”。
看到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撰文指出,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脆弱的生态基础并存,生态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丰都县坚持政、企、社联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格局。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必须把“生态+”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找准、抓实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点,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促进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变,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
越是处于产业转型、经济下行、环境约束趋紧、突发疫情干扰的关键期,越需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找遵循、找定位、找方法,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县上下更坚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丰都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扬长和避短的关系,更加主动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为子孙后代赢得永续发展的明天。
调研发现,近年来,丰都县的决策班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突出“建、治、改、管”,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突出绿色本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守住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奏响新时代激昂的“长江之歌”,奋力交出一份优异的“生态答卷”,值得点赞!
蔡律 2020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