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回报是最没有规律性的产物!


 亲情回报是最没有规律性的产物!

----一位老师对我述说自己家里的感慨而产生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中午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于是头戴辽宁舰的海军太阳帽;身挂辽宁舰的挂包。大家很奇怪,就问我什么时候参观了辽宁舰;我说这是我外甥送我的。大家说这外甥对你真的不错,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首先是送你;我说我这次做手术,竟然当天还就是这位外甥在我身边;而且还放1000元钱到我的枕头下面,说是给我买吃的。大家说这肯定是你平常对这外甥不错,所以才得到这么高的亲情回报。我说有五个妹妹,而这个妹妹刚好是在武汉市;但因为没有什么事,倒是联系很少的;相反那些不在武汉市的妹妹,只要有什么事就找来了;所以联系与帮助的也就多。如有的外甥来武汉市读书,竟然就是背个书包就来了;因为其生活必需品肯定我会买。然而这些帮助最多的外甥倒是工作后就没有了联系,因为他们只与他们自己的父母亲联系;倒是这没有帮助什么的外甥,竟然今年刚参加工作就知道如何回报我这个舅舅。这时旁边的一位老师说话了,他说亲情回报还真的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因为它太复杂了,它是本人受教育的道德升华、本人生活条件与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孝顺不孝顺还真的没有一个定律。

是啊!情乃天下间至真至纯之物,而亲情更是其中的翘首;其源于一种天性。而不管是养育,还是尽孝;都是源于亲情。天性,何谓天性;那就是本该如此。至真至纯,那就是不掺杂任何的世俗之物。真情之付出,那是不会寻求回报的。说养,那是对父母之爱的侮辱;而说孝,何曾又不是对亲情的玷污呢。正因为如此,真情是应该存在的客观情况。然而现实情况却又是那么残酷,于是人们只能用世俗之理来维护真情的永存;更是用律法之严去维护这应该得到推广的真情。因为人与人存在差异,更是有人还对这至亲之情进行肆无忌惮地践踏。所以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是两种对立的现象并存,既有24孝那样的人间真情在;也有父子反目成仇的事实。因为人不需要教导如何去爱人,只需要有自己的良心与道德;这就是真情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个源泉,即使感情与道德都用律法和规则来维系时也没有用;因为不服判决的人不是比比皆是吗。所以说这个世界需要的还是真情与真爱的真心传递,不然这社会的亲情也就会不断淡化。

我记起了《荞麦馍赶寿》的中国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对夫妻生育了三个儿女,大家受到的是同等的教育。当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后,大姑娘和二姑娘嫁给了富人家的儿子;而三姑娘却嫁给了一个穷汉。有一年父亲大人六十寿诞,大姑娘二姑娘都挑着鸡鸭鱼肉来庆贺;而三姑娘穷只能连夜蒸了一篮子荞麦馍来赶寿辰。然而嫌贫爱富的老俩口竟然表现得那么势利,所以三姑娘羞愧而归。正因为如此,三姑娘实际也就没有得到什么亲情付出;因为老俩口将三姑娘赶走了。然而时过境迁,这嫌贫爱富的老俩口遭遇厄运;家境破落,只好到处流浪;可投奔大姑娘,则大姑娘不理;投奔二姑娘,则二姑娘也不管;最后艰难地来到三姑娘的家门口,谁知三姑娘急忙接到家中伺候;就是说这三姑娘虽然很穷,却是最孝顺的。无论母亲或者父亲生病,总是三姑娘在身边伺汤奉药;精心照料,直到痊愈后才离开”。

虽然这个故事有教化人的痕迹,但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人;父母亲付出最多的人,也可能是最不孝顺的人。相反那些没有得到多少真情的人,也可能在紧急关头刚好是最孝顺的人;所以我也认可真情付出与回报的确是没有什么规律,因为真情付出不等于投资。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在真情付出时是真心诚意的,没有考虑将来回报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人的真情付出是那么心甘情愿;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人就感觉得到别人的真情是那么心安理得;这也是自私自利之人只从别人那里捞取利益真情的原因,因为这些人从小就知道如何获取额外的利益。然而正是这样别有用心的人,你对他(她)付出再多也不会对你感恩;因为这人天生就是一个投机者。正因为如此,没有人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不是投机分子;这也是真情付出并不等于就能有亲情回报,因为这两者没有任何规律性;这也是中国特色。

需要感恩的可不仅仅是父母亲,因为人生路上永远都需要有人扶持;这才是我们人生能够安全的原因。

我感谢人生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虽然我无法报答;但你们却在我的心中,这就是我的报恩形式;虽然我没有能力回报,但因为我还知道感恩。这就是我得到真情回报后的感慨,因为我也感恩很多人。这很多人自然也包括来我这里的网友,因为来我这里就是我需要知道的恩;虽然我不可能报答,但我却从心里知道这也是需要感恩的人;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