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章 站在新基点上审视哲学基本问题
人类探索未知从单一传统实践方式迈向综合实践方式——这种局部方式的重大改变,推动着哲学家积极站在人脑进化前程新基点上审视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我们所处的星球上,究竟是“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究竟是“一切统一于物质”还是“一切统一于精神和意识”?今天,你所看到的哲学基本问题不再是局部阶段能够一眼看清的问题,它实际是一个不能被颠倒它的历史性流程主线的问题。
笔者把反映历史性过程的哲学基本问题截取为阶段性的串联表现,可看到哲学思想的发展应该与人脑进化过程、与物质高级运动方式的提升过程息息相关。
人类在进入完善的物质高级运动阶段,即人的意识全面顺应自然规律而发展的阶段,顺应自然法则的意识主导权将为人所掌握;地球人推动“天人合一”的物质高级运动的完善阶段启动。
未来阶段的“科学意识主导权”并非意识至上,而是人类整体意识高度融入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运动规律,科学意识主动而全面顺应自然、顺应客观而产生而发展的强烈愿望成为智人自觉遵守,人的意识在主动且全面顺应自然法则中,阔步迈向“自由王国”。
从阶段式中可看到,人脑功能的形成与完善过程是从物质唯一性起步,然后从综合知觉积累发展到拥有科学意识的自觉概念积累,再发展到两种记忆积累持续从基因层面促进脑功能升级发达并传宗接代,最终可达到对客观世界的响应渐趋合一即“天人合一”。
从过程式中可看到,地球文明史前史后贯穿始终的各阶段流程,演示的物质第一性与意识第二性的关系,它是在过程中被连续表现出来的,不是截头去尾可争论的问题;任何割断物质运动历史过程的理论判断,均可能导致机械唯物论或主观唯心论两种极端。
在过程式流程中,一切“科学意识”都是正确反映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积累及其思想智慧,差别在于是否精准和全面。如果没有物质第一性,意识无从谈起;如果否认科学头脑拥有超越眼前事物接触范围的先见之明,人类不会有走到今天的灿烂和迈向未来的前程。
从阶段式和过程式结合起来的观察中,可以综合看到:物质世界曾经有过“物质唯一性”的漫长阶段。中山大学XXX教授今所认识、所阐述的《物质统一论》,是偏重于曾经的漫长阶段,轻视了发展的现实阶段,追求着物质统一于某个“终极实体”概念,轻视了科学意识与世界万物相互对应指向、相互产生作用力的哲学基本方法论的意义,也轻视了人所参与的物质高级运动向上提升运动质量和运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物,而在于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力。
辩证唯物论之所以不能取消“物质与意识”的基本关系问题,因为哲学必须“以人为本”,因为物质世界有了“人”才会有哲学。智人种群与其他人科非人科动物的本质差别,恰恰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差别,包括“主观实在”的作用力指向与“客观实在”作用力之间难免存在现实的对应误差。而强调意识能动性作用力的相对独立性,不仅是为了随时调整误差,而且是为了充分肯定人的意识在向上提升物质运动水平和质量方面的伟大功绩。这是马克思的智慧。
应该指出,“物质唯一性”的那种局面不在今天。地球是从“物质唯一性”阶段起步的,但它从来就没有停留过脚步,其必然发展方向是人类整体大脑要主动取得顺应客观、适应“天人合一”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主导权。辩证唯物论不担心自己会否导致“意识”凌驾于客观之上,只有错误的哲学思想才对人脑产生误导。
从意识起源的自然进程中,还可以看到体现为人脑生化物质形态的概念反应机能,其既有的概念形态即“主观实在”产生的作用力指向,恰恰是“客观实在”通过信息与响应环节所赋予人脑的机能。人脑之初是初级的、笨拙的、被动的“天人合一”;人脑今日是伴随主体杂念的、思想难以净化的、不完美的、很曲折的“天人合一”;人脑未来必须是必将是全面的完善的灵敏的主动的“天人合一”。
在人脑进化和趋向发达过程中,哲学思想难免发生偏移和动摇。一时认为人的意识可主宰世界万物,世界观就是人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就是商业价值观。一时认为在客观世界面前,人的一切都是被动的从属的徒劳的,只有上帝意志和“终极实体”才拥有支配一切的权力。笔者认为: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对应的、互动的、永存的;客观实在赋予主观实在的一切反应机能最终趋向“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表达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最高境界。
由此看,智人种群所处的物质世界,势必也不会走向所谓“精神唯一性”的统一世界。如果万物消失,意识和精神之火将同时熄灭。现代人若真诚期望能正确理解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必须首先分析和正确判断目前人类文明进化程度处在何种阶段?处在不同文明阶段的人类,对“意识”作用力的判断也须适应这个阶段。
在常规领域,如果超越阶段性过分夸大人类现有的“科学意识”的作用力,比如,当科学对现代人脑的综合知觉响应条件尚未达到充分认识时,“科学意识”却冀图用标准化概念、数字化概念在一切社会领域实现“控制论”目的,就难免陷入主观唯心主义泥坑也必然导致社会周期性紊乱。而在必须开拓创新的领域、在未知领域,如若不承认预先智能程序在前沿探索领域拥有“科学意识优先权”,又会陷入机械唯物主义,妨碍探索实践的突破与创新。
笔者认为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目前正处在从“物质相对制控权”迈向“科学意识优先权”的一种过渡状态的复杂阶段。它需要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思想领域敢于面对复杂局面的挑战,根据不同物质运动领域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实事求是原则;同时,着眼未来的发展状况提出与时俱进的“求是”原则。
在物质高级运动常规领域,必须把现实实践需要摆在首位,毫不动摇坚持现实需要就是实践发展的开拓创新方向;而在物质世界前沿探索领域,则要大胆激励和激发“先知先觉”的超前意识。
当我们基于未来憧憬思考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请再回到现实中继续反思人类初级探索实践(感官全接触)与高级探索实践两者间应所体现的感官感觉与人脑发达功能的关系。
按照过去的哲学观点,人们只能依靠感官感觉才能“把握客观实在”,那么,其对探索发现中的人脑来说无异于要求感知到“一”只能认一;直接经验为“一”只能判断一,不可去有创意地猜想出“二”来。做实际工作的思维准则应该如此,丁是丁,卯是卯,实事求是面对客观实际。但对探索发现来说、对营造创造性社会环境来说、对新的认知指向来说,上述“求实标准”则不符合实事求原则应该正视的另一种对应关系,即要求在新探索领域,人的思维方向和认知目标可以超前意识,可以超越现有实践范围大胆想象、大胆猜想、大胆判断。
尤其在如今这个“爱因斯坦的预言”早就被反复证实的新技术革命如潮如涌的新时代,也就是那个“离开人类知觉的外在世界”亦然切切实实变成了当今“一切自然科学基础”的新时代,人脑,如果仍然轻视直觉响应条件和自觉逻辑思维运动,仍然没有大胆想象和猜想,智人就会丧失绝大多数新探索、新发现领域;否认综合知觉响应和自觉逻辑思维可以优先的客观性,等于否认了人脑功能进化的必然性,同时否认了杰出人脑响应特殊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今天,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猜想和人脑思维,正在成为前沿探索领域的起跑线!单纯依靠“感官全接触”曾经实现过缓慢推进意识的发展,但必须承认,在科学探索实践中充分发挥人脑直觉链接自觉逻辑思维之功能将加速推进创新意识的突破和延伸。
当全球各地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高新科技人才时,当他们在前沿探索领域依靠创新思维提前发现了、提前想到了某种科学概念且又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正确无误时,我们回过头来再反思一下曾经在“极左”年代盛行的中国哲学观点,其学术观点的主要坚守究竟是什么?那是在千方百计为创新成果寻找到当时点滴表现出来的感官感觉直接把握“客观存在”的那些“标准”的唯物论思想依据,以此用来圆满和填实既往的哲学概念框架体系。
如此,再深入想一想哲学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中国哲学使命绝不是只跟在他国既往的实践之后为现有的哲学概念框架体系寻找自圆其说的依据。辩证唯物论创始人的初衷,究竟是希望后来者为其守住一成不变的概念底线展开堡垒战,还是希望他的继承人不断创新哲学概念,并以主动出击的“运动战”去引领科技时尚新潮流呢?
超前意识、超前想象、超前判断、超前发现,不仅是意识起源的最后一座里程碑,而且是衔接和推动创新意识迅猛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创新意识产生的优先步骤之一,就是依靠人脑综合知觉积累所构造的响应外界细微信息的灵敏功能,它可以链接自觉的逻辑思维运动形成认知动机的快速响应;也是依靠人体人脑的对应链接条件定律所自然拥有的灵敏机制,去积极响应来自微观物质运动环节中的介质传递,并形成持久有效的探索未知的注意力方向。
意识,是人脑中有对应物区隔和指向的概念反应,它兼容着人脑对主体以外客观存在的对应指向反应,也兼容了人脑激活自身记忆并产生有对应物内涵的概念反应,还兼容人脑经过自觉思维运动所产生的暂时没有实践依据而属于对应“未来物”的超前指向。
意识,不管是经过感官感觉接触所产生的,还是直觉响应产生或是经过自觉逻辑思维产生的,都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直觉链接自觉的逻辑思维,反而能做到减少概念判断失误。
意识,其所包含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不在于它是人的“感官把握的”,还是人的“思维把握的”,而在于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最终检验。辩证唯物论绝不担心自己的哲学思想认可了“先知先觉”,就会导致那些超前意识、那些人脑想象中的创新概念所含“主观成分”超标太多,走得太远,会使人的意识脱离了物质本原。它所清醒守住的底线是:意识是否脱离了物质本原必须接受实践检验。
如果是个体思维运动,运动的结果得到的思想概念丝毫没超出他的学习积累范围,还算不算个体人脑的创新思维?如果是群体思维运动,运动的结果得到的技术判断却是他国早已创新发明了的东西,还算不算领先国际的新成果?如果是人类整体的思维运动,运动的结果得到的理论判断却是前人曾经有过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判断,这还算不算物质运动前沿探索领域里的新发现?
人们希望创新意识包含的新成分越多越好,只要它经得起实践的最终检验,当然也并不忽略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在拥戴大创造、大发明、大预见、大智慧的同时,并不拒绝小创造、小发明、小预言、小智慧。只要认知动机或认知结果中含有新东西,那就是新发现、新发明、新创意。即便是在创新思维中、在创造发明中、在理论判断中,有些新成果含较多继承成分,照见了许多旧知识的影子,但只要有点新意,就应该承认它是被创新过的意识,是被人脑延伸了的意识;如果它经得起实践的最终检验,就应该引为自豪。
爱因斯坦先生:您就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您在唯物论原有概念体系还不敢承认知觉以外那个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时,第一个作出了拥有惊人想象力的猜想。实践证明,您的创新概念绝大多数是正确的,也是经得起实践最终检验的。
如今全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处的前沿领域,无一例外都是在宏观世界的千万里遥远一方探索,也是在微观世界的基因、粒子领域中探索,又是在流失岁月里那些无文明灯火照亮的史前黑暗岁月中探索,更是在面向未来世界那些奇迹无限的美好憧憬中探索……所有的前沿领域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探索方向形成以前,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摸不着……那些领域,如果单纯依靠“感官接触”的认知方式很难找到突破口。感官感觉范围内可见可闻的物质运动规律不再是前沿科学探索的主方向主战场。
爱因斯坦先生:您就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您在没有射电望远镜和高倍显微镜时代,就“看”到了那个远离知觉的外太空的奥秘,就预见到了您身后百年千年的科学发展方向,您的现代理论物理学是地球人向知觉以外的物质世界全面进军的起点。正如远古人类祖先首次依靠兽便向狩猎同伴发出新的捕猎方向指令一样,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杰出思想家,您也是。您所建树的现代物理学理论已被反反复复证明了“思维能把握客观实在”。人们相信,一个倡导“思维能把握客观实在”的人,也必然推崇“人类先知”。
中国哲学思想,请您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请你冲出原有的概念堡垒到物质运动前沿探索领域去展开一场作用与反作用大幅度回环的“运动战”!卡尔·马克思的哲学原理拥有恢宏气魄激励后人在更大的辩证唯物论圆圈里导演出气吞山河的物质高级运动壮丽活剧。
唯物论不用画地为牢,自当永世长存。
看今日创新前沿,人类先知正在决定着未来的实践方向。
认可吧,因为人脑响应条件发生了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