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提到的中年危机,以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给我们一种扑面而来的不安全感。可能很多父辈对此都深有体会!为此,让子女考公务员,或者进入国企是最为稳妥的选择,图的就是这种安全感。而持续多年的公务员热度,我不相信大家都是奔着当官的方向去的,可能更多的是回避那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有很多公务员朋友在谈及生活时,总谈到日子的平淡清闲,但更多提到的却是旱涝保收。
很多事情,不对比是没有感受的,《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有拿到,在我心里,他仍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这篇刷屏文章,为何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其实没多少人关心所谓缺德CEO,以及那些琐碎的细节,引起热议的原因就一个,那就是我们早期一起熬过,为什么摘桃子的时候抛弃了我,说好的安全感呢?如果不考虑双方的约定,创始人团队如果发展到后期,有人跟不上掉队了,不能继续为公司做出贡献,那离翻脸的距离也就不远了,而企业壮大后,如何处理平庸的初创人员和更高贡献的后来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如果纯粹站在企业的发展角度看问题,价值过低的人一定会被快速发展的企业所抛弃。这就像是狗血的爱情故事,贫贱夫妻创业成功,结果丈夫考虑要离婚了,其理由是媳妇没文化,这是多么气人的理由,但谁过日子谁有资格做决定,外面的评头论足没有任何意义,从更高的角度去看,既然共同创业,媳妇也可以用丈夫没教养而抛弃丈夫呀!前面那位创始人,还是有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的。
而华为企业内部的45岁退休制度,以及清理34+员工的传闻,为何让那么多人愤怒,尤其华为内部员工,道理很简单,华为不是知名企业嘛,我十多年熬到如今位置,现在应该是我收获的季节,企业怎么可以如此现实,我付出的青春难道都喂狗了吗?公司这样对待我们太不人道,我们无法接受。但按道理来说,华为员工都应该是凭本事吃饭的,又不存在所谓的拖欠薪资或者股权纠纷,仅仅是不再续约了,不至于让人出奇愤怒,可能更多的还是大多数人在华为身上寄托了安全感的期待,想象中的安全感说没有就没有了,怎能不生气!
对比之下,就可以理解那些公务员朋友常常提到的旱涝保收的感念了吧!中年失业这种事情,想想都能不寒而栗,这可不仅仅是经济压力和家庭责任,还有很多尊严、面子的考量。所以很多父母对子女的各种跳槽,以及四处漂泊总感觉特别担忧,如果去创业公司,或者私企,这种忧虑感就更强烈了,这不是典型的吃青春饭吗?放眼望去,现在有公司招收40+以上的员工了吗,未来怎么办?
但安全感只是一种感受,我们永远都要面度各种不确定性,公务员、国企员工,可能在维持生存上会给自己更多的安定感,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安全感,这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量公务员下海,那些坚守的人最后看到对方在人生上的风生水起,美轮美奂,多少还是有点酸酸的吧!而90年代的国企下岗,让很多人彻底失业并一直待在家中,很多人是内心主动放弃的,可见过于追求安全感对人内心的伤害有多大。很多父辈人总强调,工作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抓住一个好工作,就是你的了,别人抢走了,就没你的份了。我们假设这些都是真实的,那后果是什么?你必须无限依赖于这片萝卜地,但也许你本身是土豆、是洋葱呢!
靠时间熬出来的安全感,只能是一种安慰剂,只有你认为理所当然,可能其他人都不以为然,说不定哪天你就卷铺盖走人了。而这时,你已然是个旱地萝卜了,离开这片地只能枯死。何不一开始就熬自己,让时间把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只要哪里营养更丰富,就奔向哪里,这样的萝卜一定是长得棒棒的,到哪里都可以过得很好,至于所谓的安全感,你可能永远不会有这个困扰,而你的困扰只会是选择有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