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学聚会了么


 今年过年回老家,参加了几场小学、中学同学会,说起来参与前后感觉还是有点差别。由于我以前外地读大学、外地工作,某种程度上和他们有所疏离,当然,最主要的是我喜静不喜动。而这次能联系上纯属偶然,因为我有唯一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同学的微信。

你同学聚会了么

当我被拉进同学群后,就不自觉的翻看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毕业照,再对照着那些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确实可以让某些模糊的记忆清晰起来,这种感觉是奇妙,很多压根就想不起来的名字,现在竟然可以想起我们之间发生过的某些故事。我想这可能就是同学聚会的最大动力吧!

由于在县城里住,幼儿园同学几乎全部都成了小学同学,但到初中,就多了些骑自行车上学的同学,而到高中,同学里就有了很多远到需要住宿的了。现在想想,似乎小学、初中的同学会更容易聚一些,而高中和大学虽然时间近反而更难聚齐一些。

以我的体验来看,小学初中只要回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比例是极高的,这可能就是中国特色吧,而高中同学很多是来自周边农村,资源相对不足,回来的比例就少,聚起来就更难。其实高中同学的期待感也一般,因为对比住在周边的同学,哪怕不是同学很久了,但多少还能碰上,高中同学很多就是永远难以再见了。而对大学而言,我觉得曾经的宿舍能聚一下就很不错了。

说实话,我因为能看到曾经的同学,还是非常激动的,但当真的见面的时候,陌生感却占据了主导,为什么?可能曾经的记忆再美好,也只是一种追忆,我们会不经意的美化和修改很多细节,而见面时,同学太过真实,真实的感觉会破坏太多美好。

你同学聚会了么

有同学聚会,就一定会有不说话的,也有联系不上的,同学的失联,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不就是大家彼此达成了这种默契,保持这份距离感挺好。要么彼此仅仅是同学身份,并没有太多相投之处。这类人理性的比较多,他们似乎能感知到某些不自在的场景。

最单纯的记忆可能永远只在回忆之中,不管想象中的感觉多么美好,但真的见面时,那种亲切感却不怎么能散发出来,有时候甚至还会有尴尬感。同学聚会吧!能聊的话题有限,聊同学间的糗事吧,但不是所有人都依然能保持纯真(当然也有人认为是蠢真),很多人因为现在的身份会很反感此事,想一想刘邦、朱元璋当皇帝后,曾经那些总是揭短的发小们,只能非死即死,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当层级有差距后,很多事情是不好再提。

那聊曾经的暧昧呢!也是非常不妥,纯真的话题只能纯真的人来演绎,大家早已单纯不在了,谈这些只能显示自己的居心不良,至少也是心态很LOW。面对岁月这把杀猪刀,我们会惊恐大于好奇的吧!曾经的妙龄少女已然成为大妈级别,再来一次回眸一笑,你会惊恐万分,再来个后仰乾坤翻。曾经的帅哥,如果再来个光膀子对女生微笑,一定会被当成傻叉加臭流氓。

你同学聚会了么

如果大家一起聊聊现在的工作,那会显得极其无趣,因为很多人都被局限到一个小的环境中,彼此间根本无法理解,说多了会增加彼此间的距离感。简单一点,一起谈谈收入呗,那就更尴尬了,收入高的高谈阔论会被认为炫富,都是同学装鸡毛呀!收入低的,自怨自艾会让大家有崩溃感,因为都不知道怎么接话。

那谈谈梦想吧!只能说,找错了群体了吧!社会的稳定决定了,大部分人不需要梦想,当然谈发财之路还是可以,就有同学谈到如何利用关系在合肥以远低市场价格购房的方式,很多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这类话题根本没有任何营养。

面对这种情况,就别聊太多,多陪大家喝几杯就好,结果就在初中的23人聚会上,我自觉不自觉的打破了自己的记录,说心里话,过程很痛苦,尤其对我这种不喜欢喝酒但酒量还可以的人,我现在唯一的记忆就全在一轮轮的车轮战之中!以至于我对明年的聚会是否参加到现在还犹豫不决!

你同学聚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