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激发拼搏精神----国企同样需要“狼文化”


  2015年,大力倡导“狼文化”的华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3950亿人民币,净利润达到369亿人民币,位居世界500强第228位。“狼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再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是民营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吸收“狼文化”中的正面因素,武装自己。

  以“狼文化”为企业精神的华为公司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化: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卓越的艰苦奋斗与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代表了“狼文化”中值得肯定的精髓。这也是许多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文化中缺乏的部分。

  一直以来,许多国有企业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资产监管体制不完善,资本运行效率低下,约束激励机制落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人浮于事,动力不足。

  究其症结,在于企业对上级单位及政府部门的等、靠、要依赖思想仍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文化和制度中灌注“狼文化”的上述内涵来加以破解。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或正在经历蜕变。这些企业领导者强行自我“断奶”、自我挑战与自我突破。尤其是,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正向和负向相结合的激励制度,激发“狼文化”中的拼搏精神与团队精神。这些做法带个他们的成果,是企业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长期出众。

  一家主要从事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的大型国有企业D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创新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他们将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确立了全面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办法。除原有的经济指标外,他们在考核中增加了可持续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指标、基础管理指标与保障约束指标。公司根据各下属二级单位的业务性质、战略定位、主业及发展侧重点的不同设计了七条“跑道”进行分类考核。同时,还构建了与此相匹配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员绩效薪酬兑现体系。公司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措施,每年对各二级单位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排序并在全系统内进行公示,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及经营者,坚决扣除其绩效薪酬,有效地分解、传导了企业总体目标的压力与责任。

  同时,D公司在薪酬激励机制构建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创新并宽容失败。

  他们在薪酬激励指标设计中,把创新指标提升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对于专门负责技术创新的二级单位,考核的主要指标调整为技术创新指标而非经济指标。这种从实际出发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各二级单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具体到创新成果的考核,D公司重点关注整体创新效果,并不纠结于“一城一池”的短期得失。这种“宽容失败”机制的建立,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技术专业类被考评者的后顾之忧。

  D公司还构建了多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将即时激励与中长期激励有机结合。

  根据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特点,该公司基于要素价值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五重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营造了多要素共创共享企业价值增值的崭新局面,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活力。

  通过多元激励机制的建设,D公司全系统科技创新蔚然成风。

  2014年,D公司经济保持了双20%的优质高效增长,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91%;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17%,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2015年,D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再度分别同比增长27.64%、34.92%,财务绩效评价跃居中央企业第一。

  D公司的案例说明,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倡导与践行“狼文化”,同样能够持续创造骄人的市场业绩并成为所有公司学习效法的标杆。

       【原文发表于2016年7月8日《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