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教育依然需要改善


  中国大学缺乏一种大度包容心态,高考制度仍有很大不公平之处。举个例子:在北京考生中平均190人就有一人上北大,其它省份近七八千人才有一人去北大,区域差异很大。你在北京上海考试就决定了你的起点就比其他省份向前了一大步!而北京、上海又都是城市地区,其他省份农村学子很多,这就注定了高考区域制度有很大不公平性。怎样才能称得上是有一种大的包容心态?难道本地考生一生下来就比其他地方的聪明很多?作为大的高等学府,你们的视野太小了!学校视野小又怎能早就真正的人才?

  大学管理层、老师的治学态度差。在哈佛,上课重于一切。不管平时刮风下雨,学校其他活动都要给上课让路,一切力量都撼不动一张课程表的位置。学校老师把上课教学看的重于一切。他们很少有社会兼职。又一次北大做一次庆典,邀请哈佛大学华裔教授出席,结果被拒,理由很简单:那天他有课,去不了。而在中国呢?小学、中学搞一次活动、领导视察都要停课的,在大学很多教授老师,社会兼职很多,上课反而成了他们的副业,平常经常因为社会兼职耽误上课而请其他老师代课,从而一学期下来,一门课程通常是由几名老师一起上的,这样学生怎么能学好?学校学校,学习上课高于一切称得上真正的学校!另外,很多高校老师为了所谓的职称勾心斗角,不去研究该研究的东西,倒去研究厚黑学,哪还有心思来教学?哪还有心思来搞科研?还有,中国高校校长一般都是教授,校长一边治理学校,一边搞学术带研究生,很多高端前沿课题自己都承包下来,一心两用,你精力够吗?既想在学术上有建树,又要担任学校一把手,这怎么可能,要想把一个东西搞好不专心怎么能行?学术掺杂行政管理思想,行政管理又要向学术分心。。。恶性循环吧,学校怎能治理好?在外国校长就只搞行政管理的,他们着眼的是学校整体,不会被学术分心,这样的大学有怎能不具有竞争力?中国则由一种错误观点,什么985高校校长要是院士才够格,以学术建树来看一位大学校长,这本身不就是一种荒谬吗?你学术有建树和治理学校本身就是两码事! 大学本身的功利化。中国大学排名可以看得出,很多排名靠前的大学都是综合型很强的大学,文、理、工、医、农、经济一一俱全的大学。也有很多大学什么专业热门就开设什么课程,引进的老师也多是由于时间紧,仓促应对。这样就很容易到时泛而不精,为的只是什么名义上的排名靠前,吸引更多考生报考而已,实则教学质量鱼龙混杂。这也是高校竞争的结果,太浮躁,不实在!

  没明确目标,办学宗旨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失败之处。大家可以看到在网上很多关于学校历史、现状的的口水战,什么北大历史最悠久,天大历史最悠久、湖大历史最悠久,有用吗?北大历史悠久,比的上建于上世纪60年代才建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吗??在中国很多大学的首页、百科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什么办学历史悠久,出过什么名人,举行过什么大的活动来吸引眼球,相反什么办学宗旨、治学目标我们很少看到。只在以往的辉煌中纸醉金迷,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谁敢相信你的现在,你的未来!

  大学是国家科研教育的神圣地方,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是清净的治学之地,社会的浮躁、功利不应该侵染到学校,一旦沾染这种习气大学教育又怎能担负这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