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四区区情之四——北碚区
一、北碚区区情
1、北碚区面积、人口、区位、产业、财政收入、经济总量。
北碚区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是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和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幅员面积7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2万人(2015年常住人口) ,辖5个街道、12个镇。
北碚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处在重庆市西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先规划,逐步按计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北碚区背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以浓郁的文化氛围、著名的风景名胜、雄厚的科技实力、秀丽的花园城区而名扬四方。
北碚区环境十分优美,空气环境质量已连续12年居重庆主城首位,Ⅱ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长期保持在338天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16㎡,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8.68%。素有“嘉陵江畔明珠”、“重庆都市花园”的美誉。
北碚区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地处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是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幅员755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78.62万。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5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襄渝、遂渝、兰渝铁路横穿东西,渝武高速、二环高速、中环快速和轻轨六号线穿境而过。境内有4A级景区缙云山、1600多年历史的北温泉,有3A级景区金刀峡、中国花木之乡静观,有著名宗教场所缙云寺、温泉寺、绍龙观、白云观。森林覆盖率4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16平方米,Ⅱ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天数常年保持在340天以上。有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晏阳初旧居,张自忠烈士陵园,复旦大学、西部科学院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和陪都遗址104处;有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市级重点中学5所;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7个、重点学科37个、研究人员上万人。
北碚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较高,温泉资源富集,旅游景点众多,是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区,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的“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科教文化基础较好,有西南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科教文化机构,有一批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侯光炯等科学家从这里走出,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图谱绘制于此,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先进文化区。发展潜力较大,按照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布局,北碚属都市功能拓展区,“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成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聚集的重要区域。同时,作为两江新区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北碚将成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聚集发展的重点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等重要机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1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7亿元,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亿元,增长12.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261元和14499元,增长7.8%和10.1%.
“十三五”时期,全区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认真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区、高新产业基地、科教文化高地、休闲度假目的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据《2016年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430.3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达8773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8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8.6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24.2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20.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261元、14499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1.9倍。全区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5年,全区实现地产总值430.34亿元,增长11.1%,增速居主城第5位,高于全国、全市增速4.2个和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3%,上半年增长10.6%,1-3季度增长11%,全年增长11.1%。虽然全国GDP增速创下20年来最低点,但全区经济增速依然较上年同期持平略好,全市排位较上年同期提升1位,居19位。
2016年上半年北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38亿元,增长10.7%,高于全国4个和全市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居主城第3位,较一季度提升3位;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46.57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4.22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5亿元,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10.6%。
统筹推进“五区四带”建设。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部署,围绕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定位,制定“五区四带”建设实施方案和近、中、远期工作计划。出台并实施分类扶持和差别约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板块协调发展。北碚中心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完成征地1140亩,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两江蔡家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5亿元,完成征地4360亩,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两江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4亿元,完成征地6365亩,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新产业加快集聚。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完成征地350亩,旅游开发稳步推进。柳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完成征地1078亩,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四带”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实施,特色产业适度发展,生态保护得以加强。
推动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新引进中国浪潮、斐讯数据、首钢武中汽车零部件等18个重点项目,新开工德国佐治、日本住友、韩国东进、横河川仪等27个重点项目,新投产法国液化空气、华能燃机、干细胞、川仪仪器仪表(一期)等30个重点项目。川仪股份成功上市,三圣特种建材通过上市发行审核。两江科创中心建成投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95.8亿元、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3%。完成《北碚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纲要》《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两江云顶酒店对外营业。承办首届中国温泉旅游推广季活动。接待过夜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渝商投资集团等5家企业入驻重庆市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红星美凯龙落户北碚,佳程商业综合体主体基本竣工。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8家。加强商旅联动、节会营销,激活大众消费,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28亿元。新开工商品房337.49万平方米,竣工241.61万平方米,销售169.45万平方米。保利、融创等1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金科、上善等38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全覆盖工作,北碚组团、蔡家组团、温泉城共41.1平方公里控规修编、新编方案获市政府批准。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城市建成区增加3.7平方公里。新开工城市道路26.5公里,建成20.3公里。悦复大道南段、竹溪河路中段、绕城高速公路跨线桥建成投用,渝广高速公路北碚段、云汉大道静观段、快速路一横线中梁山歇马隧道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六号线天生、向家岗站开通。澄江变电站等5座变电站建成投运。建成人行天桥2座、地下通道3座。新(改)建公厕16座,新增公共停车位3552个,安装路灯4500盏、红绿灯38组。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6个城区老旧社区改造,取缔学堂堡等4个临时市场。拆除违法建筑12.9万平方米。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关停磨心坡火力发电厂,完成一批燃煤锅炉、工业项目废气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417辆,PM2.5平均浓度下降13.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主城第一。城区湖库治理扎实推进。水土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嘉陵江北碚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7.1%和100%。新(改)建城市公园5个,新增绿地9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到27平方米。
加强“三农”工作。实现农业总产值20.57亿元,花木、蔬菜、休闲观光等特色效益农业产值比重达75%。建成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35个,新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5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92个。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中心镇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新(改)建集中式供水工程3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0处,完成996口山坪塘整治。新解决3.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路81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3%。新建农民新村1个,改造农村危房400户。完成2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
二、北碚区委书记汪夔万
汪夔万,男,汉族,重庆万州人,1971年10月生,研究生,工学博士,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09--1992.08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1992.08--1993.04四川省万县地区纪委干部(其间:1992.09--1993.04抽调到三峡库区万县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局从事技术工作)
1993.04--1996.09四川省万县市委组织部干事(其间:1994.08--1996.08下派任四川省万县市地方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
1996.09--1999.09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99.09--2002.1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2002.11--2003.0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师2003.01--2003.02重庆市万州区建委党委委员、副主任2003.02--2007.02重庆市万州区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其间:2003.08--2005.04兼任万州区城管局党组书记;2005.04--2007.02兼任万州区市政管理局党组书记)
2007.02--2009.08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2009.08--2011.12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其间:2010.03--2011.01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
2011.12--2012.02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2012.02--2013.03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2013.03--2013.05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2013.05--2016.01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2016.01 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
三、北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取得成效
(一)企业能耗和效益“一降一升”
2015年,全区节能降耗工作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1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8%。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06万吨标准煤,同比基本持平,占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为69.9%,比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在降低能耗同时,企业经营效益出现提升,全区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较上年同期提高18.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6.3%。
(二)对外开放有序推进。2015年,在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意愿减弱的形势下,全区成功引进项目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达到411.03亿元和2.01亿美元。对外贸易方面,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19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8.62亿美元,增长86.8%,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70.96亿元,增长34.6%,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三)市场经营大环境不断改善。2015年,全区积极推进21项重点改革专项和70项重要改革任务,将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积极推进商贸设施建设,实施天生丽街提档升级改造工程,蔡家商圈纳入市级核心商圈;民营经济得到更多发展便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154户,新发展微型企业1154户,孵化上市企业1家,全区市场主体达到3.7万户。
四、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一)增长动力趋于平衡。2015年,全区增长主动力依然是投资,但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暖以及外贸的持续高增长,消费和进出口的拉动作用也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上半年增长20.3%,1-3季度回落至16.3%,全年增长11%,全年累计投资达到594.9亿元;受益于全市统一开展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回暖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个季度分别累计增长9.5%、9.3%和10.3%,全年增长10.8%,总量达到148.69亿元;进出口总额前三个季度均保持三位数增速,全年略有回落,增长86.8%,也较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
(二)“五区四带”建设统筹推进。北碚中心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成功引进万达、迪卡侬、万宁等知名商贸企业,建成区达23平方公里,都市功能不断完善。两江蔡家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引进上善置地、宏美制冷等重点产业项目5个,形成汽摩、通用机械、仪器仪表等支柱产业群,商品房销售面积78.5万平方米,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两江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引进美国AOS、华邦制药、中机压缩机等重点产业项目15个,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13.35亿元,增长51.4%,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加快集聚。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已建成旅游项目5个,生态休闲旅游加快发展。柳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已建成主题休闲农业园16个。
(三)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2015年,全区加大对“三农”投入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扶持建设特色效益农业项目71个,特色效益农业带动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21.85亿元,增长3.2%;投入资金1000万元,加快金刀峡、静观2个市级中心镇建设;建成农村公路97.3公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3个贫困村共计4331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2.09:1。
(四)经济发展更多惠及民生。2015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超过50%用于民生支出,确保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全面完成19件市级交办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加快推进61项区级民生工程。城乡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惠及15.3万人;发放城乡居民低保金3822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各类社保金累计发放33.35亿元,惠及民众72.6万人次。
虽然全区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面对新一轮的五年发展期,仍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经济增长的后续储备动力不足,无论是招商引资洽谈项目数、重点项目投资情况,还是即将建成投产项目规模以及已投产企业后续经营情况,均不如预期乐观。2016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后续较快增长很有可能面临动力支撑不足的困难。二是服务业依旧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支撑。三是亟需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新旧支柱产业的平稳更迭。“十三五”期间,对于重点规划发展的电子核心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物联网、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环保等六大产业,亟需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配套出台具体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扶持鼓励政策,同时应确保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不出现较大波动。
重庆主城四区区情之四——北碚区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