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开通 股市为何迎来了阶段性向下的拐点


  12月5日,深港通正式“通车”。时至今日,已有半个多月,在这半个多月时间里,A股大致上表现出了持续的跌跌不休,甚至,还在12月12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股债汇三杀”。从数据上看,自深港通通车的12月5日以来,沪市累计最大下跌空间达到150点以上。

  深港通开通之后股市跌跌不休的实际情况,与之前一些市场参与者所期待的股市阶段性向上拐点出现的预期大相径庭,相反,A股迎来的却是阶段性向下的拐点。

  作为一种加速深港两地互联互通模式的深港通,可以加速促进两地交易模式的融合,可以促进A股估值体系以及投资风格的国际化,不仅如此,还可以形成进一步促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力,甚至将深港两地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推进到一个新的高点。

  因此,可以说深港通通车对于A股的影响深远,但是,结合到当前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资金环境,其带给A股当下的实际影响不会太大。

  当下的A股走势,更多地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走向、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场内去杠杆的情况以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具体地说,当下的A股受到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内部因素方面。首先,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强调了“着力防控资产泡沫”。这意味着,在管理层先前所进行的那一轮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活动之后,股市中的降杠杆、去泡沫任务并未完成,依旧将会持续进行。

  其次,进入今年11月份以来,IPO每周一批次的发行速度,使得股市面临较为严重的“抽血效应”,其投资功能被过快的融资速度所消耗掉。

  最后,近期险资入市投资和举牌行为受到监管层系列整顿措施的监管约束,挫伤了投资者的市场情绪。

  前段时间,10月份和11月份,股市之所以能够持续走暖,沪指在11月29日站上了3301的年度高点,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险资的入市和频繁举牌行为,发挥了撬动市场资金的功效,部分权益类品种持续走高,带动了市场持续回暖。

  随着监管层的讲话以及其所采取的系列针对险资入市投资以及举牌行为的监管举措落地,险资原先频繁地入市投资和举牌行为大大地减少,其原先所发挥的撬动资金的杠杆作用被大打折扣。

  外部因素方面,美联储加息利空的影响。在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之后,重新开启了加息通道,在明年还会持续加息成为大概率的预期之下,此举无疑会构成新兴资本市场的沉重压力。

  作者姓名:李勇   作者身份: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12月24日香港《文汇报》,并被《东方财富网》、《中国证券报》官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

  香港《文汇报》文章链接:http://pdf.wenweipo.com/2016/12/24/a12-122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