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量化宽松PK人民币的增发


  曾几时起,人民币的增发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人民币严重超发、人民币发行量远远大于美元等等。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如此,首先,统计方法和统计范畴不一样。2011年2月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为73万亿人民币元;同期,美联储公布的美元供应量为8.8万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美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2.07万亿美元,远远大于美联储公布的数据,而中国国家统计的数据还要稍大一些(见国家统计数据)。其二,国债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美国国债今年10月突破了17万亿美元,即使考虑到美元发行的独特性,将国债总额减去美元现金流量,2011年美元现金流量为2.37万亿美元,如今美国国债也在14万亿美元左右。

  美国的量化宽松不同她国的通货膨胀,她国的通货膨胀是靠货币的增发来完成的,美国的量化宽松是靠美国政府举债和美联储购债来完成的;美元的发行必须由美国政府向美联储举债,美联储购债并印发相应数额美元来实现。当美元流通性不足时,美国政府就会举债,而美联储购债后并非必须增发新的美元来完成,一方面,是印发美元,来满足美元的流通性需要;另一方面,美联储可以向拥有大量美元的债权国出售美国国债,将国债转手卖与她国,倒手将美元交与美国政府投放市场,来增加美元流通性。由于美国国债可以买卖,美联储持有国债数额也在不断变化,并不与发行的现金数量相等。这样美国国债虽然突破了17万亿美元,而其现金总量表面上却只有3万亿美元左右,实际上美国发行的货币总量已经达到了17万亿美元,且很大一部分为她国所持有,而非3万亿美元,因为美国不可能全部回购国债,也没有这个能力。即使如此,还不包括由美国政府担保支持发行的企业证券和债务。如,第一轮量化宽松时,主要收购的“两房”等企业债务和其所担保的证券。

  中国发行人民币的总量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总量,国债只是平衡财政收入,支持大型项目建设等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而且数量不大,是完全可以回购的。截止2011年底,中国的国债总额也只有7.2万亿元。
  故此,撇开现实与真相,只看表面数据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货币的供应统计有必要引入国债的成份。当然,这些年人民币发行速度是有些快,但并未超过美国,更没有掠夺她国财富,适当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时是必须的。

  与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值不同,欧元显得相对稳定,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元兑美元不升反降,这也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德国出口强劲,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如何加快人民币国际?稳定出口?我们要善于借势发力,目前,金砖国家组织,从经济总量、团结能力方面来看,要好于亚洲地区和上合组织,上合组织主要是经济总额太轻,而亚洲地区矛盾较多;中国可以积极倡导筹建金砖国家货币基金体系,这样我国既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也有利稳定汇率,还有利于国际汇率斗争。首先,要另起炉灶,创建金砖货币基金体系,中国可以资金方面出大头;其次,广交朋友,发展壮大货币基金体系,其她非发起国可以审请加入,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其三,谋求合作,构建全球多边货币体系,主要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为框架构建体系,稳定汇率,节制货币超发,促进国际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