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与通货膨胀


  美元的诞生与美国国债。1789年4月30日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就在国家诞生的第一天,美国证券交易所就已经破产了。在此前的独立战争中,联邦政府和各州的独立政府总共留下了高达5400万美元债务。为其解围的是当时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通过以旧币换新币,再以新债券换新币,最后再用新币偿还战争期间旧债的方式,为新生的美国成功留住了国家的信用和尊严。这套方法被后人形象地称为“旋转门计划”,构建了美国此后两百年来债务依赖模式的雏形。”(国际深度《美国债务世界麻烦》)

  然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兼的,“旋转门计划”保住了美国国家信用和尊严,但同时,也丧失了国家发行货币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货币发行权拱手让给了美联储的前身――美国第一个中央银行,要知道美联储可是私有银行,同样美国第一银行绝大部分股份也是私有股份,而且英格兰银行和内森?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其主要股东。之后,美国政府几度欲收回货币发行权,但均未成功。1913年美联储成立,美国政府要增发美元,需要向美联储支付同等数额的国债,而国债是需要付息的;随着美国国债的增加,特别是流通性国债的发行,美国国债持有人的分散化,在一定意义上,美国国债就等于美元,因为旧债可以换新债,国债可以换美元;美国国债几乎具有了与美元同等重要的属性,美国国债基本上可以等同与美元,只是拥有美国国债可以拿到相应的利息,而在流通时国债又远不如美元方便。

  美国成立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济总量远大于英国、德国、法国,甚至是它们的总和。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重大发展机遇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需要大量的军用物资,大量黄金流入美国,1948年,美国拥有全世界70%的黄金储量7亿盎司,约合1.98万吨,美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主导货币,美元成了战后稀缺资源,美元成了世界的宠儿。

  然而,物极必反,否泰相生。随着美国霸权的实施和两极对抗的形成,美国对外大干戈,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1961年至1973年的美越战争就耗费了美国约2500亿美元的资金。为了满足战争需求,美国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和国债,用于支付庞大的战争需求。美元随之贬值,黄金炙手可热,197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一度降至的2.5亿盎司,按时价35美元每盎司黄金计算,约合905亿美元;1971年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美元兑黄金严重贬值。1973年固定汇率制度垮台。最终,由于美元的超发、贬值,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调整,美国迎来了数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期。但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债也迅速增加。1970年美国国债为389亿美元,1982年突破1万亿美元, 1992年突破4万亿美元, 2002年突破6万亿美元, 2008年突破10万亿美元,2011年1月突破14万亿美元,2013年10月18日突破17万亿美元,达到了17.027万亿美元。

  为什么美国国债增加如此之快?一是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以美元计价需要大量的美元,挽救了七十年代的美元颓势。二是战争的需求,二战后,美国参与多场战争,八、九十年代虽然也参加了几场小的局部战争,但均未伤其根本;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使得美国耗费严重,其中伊拉克战争军费开支7630亿美元。三是受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挽救经济,政府被迫增加国债和美元,增加需求,化解危机;近几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均是由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加之战争和国防需求,美元和国债的发行量是越来越大。

  为什么中国平均2个人工作收入才能供养1个孩子,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1个人工作可以供养1个家庭?一方面,中国正在工业化和城市进程当中,社会需要大量的财富积累,而民间财富积累又赶不上国家和社会财富积累。另一方面,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大量增发掠夺了全球财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2002年至2011年十年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5.9万亿美元,平均每年为5933亿美元(见中国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而这些货物进口均是以美元和国债增发为前提的,无形中美国通过货币政策将她国财富据为已有。即便如此,美国还要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流通中收取货币兑换费。所以说,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而言,存在巨大的利益,债务上限的游戏还将继续下去,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增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除非美元退出国际货币垄断地位。1949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人民大军一路凯歌。然而,庞大的后勤供应,使得领导人眉头紧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不同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经费缺口主要靠借债来完成,甚至向作战对手的借款;而解放战争经费缺口则是靠通货膨胀,聚集民间财富来完成的。1949年初,毛泽东同志问陈云如何解决解放战争庞大的物资供应难题,陈云分析,征粮,老解放区已不堪重负,新解放区秩序尚未恢复,土改也未完成;税收,老解放区工业基础薄弱,工商业不发达,加重税也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带来诸多问题,新解放区工商业运营还未恢复正常,税收同样困难。唯一的解决办法:一是增发货币,二是发行债券。结果是二者并行,人民币由原来的面额最大的50、100元,扩大到1953年的50000元面额;当时政府制定的月通胀率是不得超过20%;通过货币的超发,物价虽有上涨,但经不得钱多,只要政府存在,政府就可以通货膨胀聚集大量民间财富,财富的聚集完成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勤物资供应。与此同时,人民币的信誉也在下降,资金来往也带来诸多不便,人民币被迫于1955年实行改革,旧币换新币的比例高达一万比一。

  1978年人民币现金供应量为212亿人民币元,1990年达到2644.4亿元,2000年达到了14652.7亿元,2010年达到了44628.2亿元,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1990年为15293.4亿元,2000年达到了134610.3亿元,2010年达到了725851.8亿元,2013年突破了100万亿元。

  为什么人民币供应量也会增加如此之快呢?其一,货币增发增加了社会投资,对于投资而言,因通货膨胀而使银行贷款相对于实物而言在减少,增加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其二,扩大了消费,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对于通货膨胀而言,资产在缩水,迫使人们选择消费,这也是保值商品涨价过快的主要原因。如,黄金、房产等。其三,由于投资、消费的加快,提高了社会就业率和社会增长率。在以GDP定政绩的时代,通胀是必然的。当然,恶性通货膨胀的破坏力是巨大的,通胀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收入上涨赶不上物价的上涨,人民就会不满,如果物价快速上涨,而收入几乎不涨,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通胀率要与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经济形势相结合,当遭遇严重的经济问题时,要允许较大的通胀率。

  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三十多年的高增长率,一是改革开放释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二是通胀政策刺激了经济发展,这也是金本位解体后对中国发展的巨大利好;三是廉价劳动力市场提高了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高额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和民间资本;五是对外强势出口化解了国内生产相对过剩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总额达到1.8万亿美元,这些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分化了国内生产的相对过剩,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筏。中国的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的巨大差额主要在于,存在劳务输入、外部投资、对外借款以及投机性资金的进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