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投资股票,不关心股价,还应该关心什么?公司高管不关心股价还应该关心什么?笔者充满疑问,之所以有此一问,就在于话题女王格力电器董小姐周末刷屏了。(金融界)笔者想问一句,是董小姐给中小投资者上了一课,还是中小投资者用自己的票给董小姐上了一课?
董小姐可谓快人快语,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笔者非常疑惑,投资者的投资股市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希望获得一定的资产性收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善住房,买辆汽车,给孩子老婆买几件好衣服打扮得漂亮一点,那么有一个问题,盈利从何而来,一个就是股息率,也就是分红,正如董小姐说的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确实180亿元分红不算少,两年下来折合每股3元钱,按照现在股价22元计算,股息率还是很高的,比存银行合算多了,但是对投资者而言,仅仅年化收益6-7&可能还不是很满意,或者股价波动无法覆盖股息率收益也很难说,希望获得更多的价差,那就是股价上涨的收益,而股价上涨的收益来得更快更丰厚,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不容指责的,也是管理层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因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公司法的赋予管理层的一种信托责任,所以证监会有了市值管理的新举措,就是希望管理层关注公司股价长期低迷不振的问题,在外国通过股份回购注销提高每股含金量来提振市场信心是俯拾皆是。
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即是股价上涨与公司长远规划发展,笔者认为要长短兼顾,因为很多投资者是短线客,甚至是超短线客,以博取价差为主要目的,而有些投资者是长线投资者,以获取公司股息率并享受公司未来高成长带来的内生性增长,正如董小姐所言,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长期持有就是一家超级牛股,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以董小姐为代表的管理层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的结果,但是就格力未来发展而言,管理层既要顾及大股东利益,顾及管理层利益,也要顾及中小股东利益,既要顾及长远规划,也要顾及短期收益,在诸多矛盾中寻找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否则就会遭遇中小股东的反对,就像万科一样,遭遇两位股东的起诉要求停止并购方案,让上市公司出现吃力不讨好的尴尬。
董小姐从长远出发,从格力百年大计出发,董小姐在今年八月抛出了35条公告,出了一个130亿+100亿的定增投资方案收购珠海银隆合计100%股权。一家主要做新能源电池、电动车的企业。在董小姐看来,这是一项事关格力未来发展的大计,就如同万科管理层并购深圳地铁一样,事关万科未来布局,但是不管万科还是格力,并购方案都遭遇媒体质疑,那就是巩固现有管理层地位而忽视原有股东利益。
据金融界,格力增发方案 主要是稀释了原有股东的利益,格力两项增发总共增发约14.8亿股,占原有股本的25%。增发完成后,格力电器总股本将从60.2亿增加到75亿股,这意味着除了参与100亿定增的格力集团和董明珠,所有股东持股比例都被摊薄了25/(25+100)25=20%。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的持股比例从8.91%下降到了7.1%,第三大股东证金公司持股从2.99%下降到2.4%。前海人寿从第四掉到第五位,持股比例从1.5%跌到1.2%。基金君就质疑董小姐你倒是高兴了,那我们中小股东的你还CAre不care???
何况并购标的也被基金君质疑, 1珠海银隆不值130亿,本身估值才50到60亿,你居然还溢价两倍收购?; 2、珠海银隆的收入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且新能源电池技术不成熟;3是家电行业跨界造车没有一家成功的先例。
因此一项在董小姐看来是事关格力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如同万科一样,遭遇质疑,而且格力更为直接一点,10月30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称,10月28日的股东大会出现否决议案的情形,否决的议案一共有15项。
回顾一下上文结合某些媒体报道,15项议案被否决,关键在于并购方案稀释了原有投资者利益,在于并购资产和价格遭遇市场质疑,在于并购方式和增发价格遭遇质疑。这就给上市公司再次翘起了警钟,并购方案尽管可能有利于公司百年大计,但不能无视股东利益,不能无视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规律,否则市场就会给你来一个下马威,给你一个深刻的教训,董小姐就尝到了苦果,尽管董小姐打出温情牌,但市场投资者依然无情投下了反对票。
回顾头来看,董小姐出发点没有错,为了格力百年大计出发,稳定管理层构建未来新的增长点,投资者也没有错,为了自身短期利益不被稀释,为了股价更好的上涨,只不过是各人各从自己利益自己立场看待问题角度导致结果迥异。
现在投资者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投资者,投资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维权意识已经大大提高,加上自媒体快速传播,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应该牢记股东之间的利益要兼顾,要一视同仁,公司长远发展与短期利益之间要适当均衡,否则容易陷入不必要的纷争,这是万科并购深圳地铁格力并购珠海银隆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