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则新闻引人注目:短短五天时间,16个住建部点名城市全都限购了。
事情总是似曾相识,这与2008年几乎完全一致:先放货币“洪水”,再用限购和限货来修坝防洪.
2011年笔者就曾经写过一篇《限购的反思》,还获得了当年博客大赛的第十名,其中的某些观点仍然成立。
2008年暴发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形势趋冷与楼市的清淡是相辅相成,当年汪书记提出的是“腾笼换鸟”,本来是经济转型的最好时机,只不过4万亿汹涌而来,面对从天而降的钞票,谁还有心思去弄什么转型?于是大家又当起了“寒号鸟”——今天冻死我,明天就搭窝——天一暖和就把搭窝的事情甩到了脑后。
有数据表明,到了2015年底地产存量已经非常惊人,已建、在建、已批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了80亿平方米,其中商业地产按2015年的销量可供25年的销售。及至此时,大家都意识到了存量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转型成了话题王,但凡聚会无论规模大小、无论级别高下,去库存都是主题.
突然间的风起云涌,房价不断攀高之下,北京周边非常难卖的房子俏销了,开发商又开始捂盘了,买房子又得找关系了;突然间顺义的房子卖4万元/平方米、通州的房子卖到6万以上了等等。
泡沫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有一句话:适度的泡沫有助于经济增长。如今的泡沫还适度吗?
这两天大家一再讲当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1500万亿损失的故事,为了夸大都懒得讲是以日元为单位,只不过换算成人民币也够吓人的了。
资产的虚高给大家带来错觉是严重的,对于转型中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远的不讲,本来去库存、转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突然间的一轮疯涨之后,不少人又忘记了库存的危险性——资产增值了,租不租得出去、租金回报不理想有什么关系呢?
稍微细想就可以发现,不仅有关系,关系还真是大的很呢。
涨价?or 涨价?
刘老师讲她和老公商议把三河的房子卖掉,要在北京城区置一套房子,我当即表态极其赞成。
环顾燕郊、三河等处,房价确实涨了,房子也得卖出去了,但不容视的是入住率不高,无论是自住还是租户都不多。
假如施行了房产税呢?至少北京城区的房子可以租出去,税费可以是羊毛出自羊身上;如果租不出去那就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物业费加上房产税的压力几乎必定导致房价下调。
2014年就北京的限购是否会取消打赌,某经济学家讲一年内一定会取消,我当即表示了反对,我认为北京的限购几乎永远不会取消,现在更加坚定了我的判断。
果真如此,北京的房价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房价,上升还是下降就用不着脑子预测,用脚都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