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各因素对树脂固含量的影响:不同的配方得到的树脂性能是不同的,本实验考察了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乙二醇的加入量及丙烯酰胺的加入量对树脂性能影响。树脂的固含量随着F/MEG/F的增大而变小,与丙烯酰胺的加入量没有太大关系。乙二醇与甲醛的摩尔比对树脂固含量的极差值为3574%,是三个因素中极差值最大的。F/M的摩尔比对树脂固含量的极差值为3412%,也相对较大。而丙烯酰胺的加入量对树脂固含量的极差值为453%,几乎没有差别,因此F/MEG/F这两个因素对树脂固含量的影响为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F/M摩尔比增加时,甲醛的相对含量增加,即含水量随之增加,对树脂起了稀释作用,使固含量降低。随着乙二醇加入量的增加,固含量先略微增长,后急剧下降。树脂的固含量一般以保持在50%~55%为宜,固含量过低或过高都会使整个生产的成本增加。

各因素对树脂黏度的影响:本实验反应终点是以水数为23为止,所以黏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树脂的分子量的大小,黏度越大则树脂的交联反应越大,分子量也越大,反之黏度越小则树脂的交联反应越小,分子量也越小。为了使树脂能很好地浸渍到重组竹中,得到的树脂分子量越低越好,即黏度越低越好。黏度都随各因素的递增整体下降。乙二醇改性对树脂黏度的极差值是1758sF/M摩尔比对黏度影响极差值为1383s,丙烯酰胺改性对黏度影响极差值为878sRB>RA>RC。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乙二醇的两个羟基可以同时结合一分子三聚氰胺,使三聚氰胺端部形成封闭的碳环也可以使反应过程中的羟甲基醚化,阻止其进一步的交联反应,形成相对较小的分子。随着F/M摩尔比的增加,反应液的浓度相应的降低,分子间的交联反应降低,分子间的交联度降低。丙烯酰胺则可以作为小分子物质代替部分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降低分子间的交联反应,从而使树脂的分子量相对的降低,宏观上表现为树脂的黏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