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12):布达拉宫·转经


 万里跋涉(12):

布达拉宫·转经

2015710日。

到拉萨后第一天的行程,属于自由行。原来担心适应问题,因此安排一天来慢慢休整。计划是先去布达拉宫报个到,然后再去参观哲蚌寺。

从我住的宾馆到布宫,走路也就三四十分钟的样子,第一天因为路况不熟,选择乘坐公共汽车。乘坐公共汽车其实一种不错的体验,如同在路边摊吃小吃一样,更能接近当地民众,了解民风民俗。看拉萨市民乘坐公共汽车,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文明礼貌,主动让座;二是人们乘车的过程中也不闲着,既不看手机也不闲聊,而是默默念诵佛经。上车伊始,看到年轻人给年纪似乎也不是很大的中年人让座,让我有些感动和惶惑。在我身边出现空座位的时候,我不能肯定自己该坐还是不该做,于是就站着。一位老者拉了我一下,我才坐下。

这次去布宫,只是要打发第一天自由行的时间,算不上正式拜访,正式拜访被安排在第三天。进入布宫四周也要安检,这是我在进入拉萨之前就听说过的,因此没有感到诧异。就在布宫附近,有出售布宫门票的。听说,进入布宫,只能参加旅行社,最普遍的情况是参加有购物环节的一日游。布宫门票正式价格是200元,黑市要卖到500元。看样子,听口气,卖黑市门票的,都是外地人。进入布宫前面的步道,就被挟裹进顺时针移动的人流,一同缓缓前行。即使第一次站在布宫门前,我也知道那是转经的人群。我很乐意加入这样的人群。之前在香格里拉和丙中洛,我也参加过转经。我对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知之甚少,但是对于参加这样并不复杂的宗教活动,还是比较情愿,甚至还能得到某种乐趣。一方面,在宗教活动中可以使自己的灵魂暂时安静下来,可以享受到某种心灵纯净的自得和满足;二来,转经这样的活动,本身有锻炼身体的作用。我以前听阿东说过一些转经的知识,这为我参与转经提供了另外的支撑。

就在布宫正大门之前,看到一个剽悍的大汉在磕长头。以前看电视报道,知道磕长头是一种表达虔诚信仰的方式,它可能还与还愿或者许愿有关。因为那是一种极端应用身体的表达方式,被我理解为一种类似于苦修的虔诚仪式。那磕长头的大汉,面色红润,额头上有一个黑黑的指头大小的茧疤。他手中持有一副铁制护手,在运动之中发出响亮而刺耳的声音。在磕头、起立和转身之间,他的动作挥洒自如,苍劲有力,似有舞蹈的色彩。磕头的同时,大汉口里念念有词,应该是在诵念经文。那声音恢弘而嘹亮,苍劲而深沉。据说,形成这样动人心魄的嗓音,也需要长期的修炼。不时有人走过去,往大汉手里塞上一毛或者五毛,大汉会停下来,接受大家的馈赠。我随着人流向前走着,心里默想着与虔诚信徒所想截然不同的东西。我不是一个信徒,我的心里没有偶像,我的口里也没有经文。走在转经的路上,我心里怀着对宗教的同情,怀着对神佛的敬畏,但我的信仰却是一片空白。我努力驱逐不时会浮现的某些形而上或者形而下的思绪,尽量使自己的心灵安静和空白下来。我的心里似乎充满着斗争。有时候,这样的情形会出现,因为心灵的纯净和安详,会有一种奇异的欣喜填充心灵,这时会感觉自己得到了瞬间的升华。但在大多时候,在宗教仪式中的我,还只是一个被世俗思绪控制的躯壳。

    在布宫后面的公园里,我看到宗教世界之外生机盎然的景象。湖边的柳树上,一对鸽子在追逐,嬉戏,跳跃,歌唱,它们就像一对情侣。在严肃的宗教世界一侧,可以看到如此生动传神的世俗景象,我把这理解为上天对苦难的冥冥众生表达仁慈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