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绝无入市可能


 养老金绝无入市可能

“久闻楼梯响”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这次真的渐行渐近了。多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养老金入市办法基本已有定案,将于近日发布,投资股市的比例最高可能不会超过30%。(6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股市与楼市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参与者“只能赢,不能输”。开发商降价,前期已购房的业主就去“砸售楼部”;股指下跌,股民就大骂证监会,这都是典型的缺乏“契约精神”。房子涨价部分,你和开发商分成吗?股价涨了,你让证监会抽头吗?

在基本经济面相当不好的2015年出现此轮“牛市”,主要得益于媒体的炒作与管理层不断释放利好消息。但近期股市出现了很不好的迹象,如果出现持续“断崖式下跌”,此前炒作的官员与机构是否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中国股市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实现了由2000点作用至5000多点的跨越,绝大多数老股民得以“解套”,4月底以前入市的新股民更是“赚多亏少”。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自“黑色5·28”之后,股市震荡加速,尤其是上两周,沪指大跌近千点,其中26日沪股连失4500、4400、4300、4200四大整数关口,盘中最低跌8.5%,收跌7.4%报4192.87点,跌幅仅次于“1·19”的7.7%。

这样近似于“断崖式下跌”,促使中央及时出台“救世”良策。27日晚,央行发布消息,自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普通股民都认为,这是对股市的“大补”,是逼着老百姓将银行存款转投股市,因此很多股民真心感谢“央妈妈”。但同时也担心,这样的“补药”能持续多久?也有股民认为,这是要拉住散户,让大家别忙走。而今天上午股市的表现,无疑超出了“央妈妈”的预料,令“央妈妈”相当失望。

当然,利好股市的真假消息还有不少,一个似乎比“降准降息”更为利好的消息再次被媒体抛出,那就是社保基金入市。近期,除了《第一财经日报》称“按照30%的比例,那么养老基金可以进入股市的金额约为1.05万亿元。但这只是个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最终能够进入股市的资金量可能会远远少于1万亿”外,昨天《经济观察报》一篇题为《养老金抄底股市准备就绪 “弹药”储量1.3万亿》的文章甚至“有鼻子有眼”地宣称:“6月18日,人社部基金监督司官员对外透露,养老金投资政策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新的政策出台之后,养老金将投资股市。”

当然,该文也同时报道:而在上述信息透露之前的4月3日,财政部一位副部长曾公开表示,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是全民的财富,从安全第一、审慎的原则考量,社保基金不会直接去股市冒险。

虽然不完全相信财政部副部长的权威高于人社部基金监督司官员,但笔者还是完全相信财政部这位副部长的说法,其理由至少有三:

一是养老基金入市缺乏“交易伦理”。因为中国很多在社保拿“退休金”的老人,在职时并未缴纳养老金,他们创造的利润都上缴财政了。因此笔者一再辟谣,中国养老金绝不存在“缺口”问题;一旦不够支出,财政资金必须全额“兜底”。通俗地说,财政资金与养老基金无非是政府的两个“口袋”,是可以相互补缺的,只是目前国家对养老金的严格保护,才不让社保这个“口袋”里的钱流入财政“口袋”,但单向流动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如果社保基金进入股市,本质上就是财政资金进股市。那么,一旦社保基金入市,政府在股市中就“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了,股民恐怕也不赞成。

二是养老金入市存在政策“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国务院曾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两种投资渠道。

要想突破这个政策“瓶颈”,得首先修改《社会保险法》。我不相信我们的全国人大常委们对老百姓的“养命钱”就那么漠视,而且那么相信中国股市?

三是养老金入市,会令市场多了个“老千”。有关养老金入市的问题,可以说炒了很多年,如果严格按照“转发500次”、“阅读5000次”来处理造谣者,那中国的财经类媒体恐怕剩不下几家了。三年前,笔者在《社保基金入市,让市场多个“老千”?》一文中曾分析,因为需要“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那么就必须确保“只赚不亏”。那么如何做到?只能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股市享有特权,而这种特权,无非是较普通股民优先得到“内幕”,或者是用巨额资金“让谁涨,谁就涨;让谁跌,谁就跌”,否则绝无可能。但果真这样,养老金的入市就无异于股市又增加了一个“老千”,这又让普通投资者情何以堪?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近期媒体频频抛出的“养老金入市”新闻都很不靠谱,养老金近期入市绝无可能。如果再把眼光放远点,中国股市的规范程度在未得到社会公认之前,《社会保险法》不可能修改,那么养老金也就绝无入市的可能。

握手言和?总局、马云与消费者都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