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根治“大企业病”的八剂良方
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坚持进行管理创新。著名的“斯隆模式”,使通用汽车公司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一跃成为美国汽车工业的霸主。但是“大企业病”使通用汽车公司丧失了企业活力,经营状况日下。危机时刻,通用汽车公司坚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靠创新激发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挽回了局面。进入21世纪,通用汽车公司实施创新与全球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跃居世界500强的前3名,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巨头”。
通用汽车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多次患上“大企业病”,致使企业效率降低,决策制缓慢,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大企业病”一词,是日本立石电机株式会社立石一真会长1981年首次提出的。所谓“大企业病”,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滋生出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实质上,“大企业病”就是创新能力丧失症,就是核心竞争力的衰退症。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渗透到了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角落。素有“商界教皇”之称的美国管理学家T·波得斯在他的力作《管理的革命》一书中也告诉人们:“你要想永远独领风骚,那你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推翻旧的东西”,并提醒管理者:“无论你建造了什么,你最好过一段时间就摧毁它!”。通用汽车公司正是依靠创新不断矫治“大企业病”,使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了“汽车巨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