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的人文性


  听到人文主义,很多人都会觉得来源于西方的文艺复兴,但实际上,中国的人文主义在本质上来说更为长远,并非是纯粹学习西方的舶来品。先看人文主义或者说人本主义这个词,实际上是强调以人为中心,西方的“人本”主要是与“神学”也就是以神为中心相对应的。而在中国,我们在商朝之前也有以神为核心的崇拜时代,但从周代开始就已经趋向于理性化,以人为中心,原来那种以神为最高崇拜的时代逐渐消亡。有人可能提出疑惑,既然这么早走向理性,为什么还是会有对“天”的崇拜呢?事实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天的崇拜,很大程度是将它作为道的化身,而不是作为人格的神。而中国的“文”,作为能够指导所有人的经典,与《圣经》不同,并非是个人或神灵的单独创作,而是道存在传承的一种衍生物。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都是在讲这个道理,也就是中国的【文】和经典由来。

  自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一神教是逐渐衰弱,而社会也逐渐走向世俗化,中国向来没有一神教的信仰。现在很多人,包括网络上常常讨论中国到底有没有信仰。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神教的信仰,就觉得中国是没有信仰的。中国的信仰,不是信仰某种人格神的存在,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对“人”本身的信念,对人心可贵之处和人的价值的信仰。我们看中国儒释道三教,实际上都是无神论——没有造物主存在,这个世界、人类都不是神造出来的。三教所谓的神仙,其实是圣贤,都是由人成就的,不是天生的位格,人神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这是和西方一神教信仰极大的不同。在中国文化中,人是通过修行磨练等等不同方式,提升自己,超越凡人之境,达到入神的境界。《孟子?公孙丑上》里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种对人的肯定,对人心善良一面的不断追求和自我改造,坚信人的价值,这就是中国人根本的信仰。

  我们刚才谈过了中西的信仰,也谈到了世俗社会,事实上社会的世俗化现在是一个世界潮流,西方一神教的逐渐衰弱就是表现之一,启蒙以来,欧美的世俗化一直没有停止。而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世俗社会。事实上,从周朝开始,中国一直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制度。不像是西方,基督教对国家政权的掌握和控制非常强,整个社会维系和运转也非常依赖宗教的力量,对可能威胁到教会统治的异端学说赶尽杀绝。从历史比较的眼光来看,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国度。当代人对这一点误解很深,以为中国传统是没有思想自由,而思想自由的传统在西方。事实上,恰恰相反,和西方宗教常常铲除异端、绝对控制相比,中国其实是一个言论自由度相当大的国家,在中国三教九流都能在这个社会上存在。可能又有人会质疑:“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怎么说?

  在中国,一提起知识分子和思想的命运,常常会说到“焚书坑儒”,然而秦始皇在历史上既没有烧多少书,更没有杀几个人。这也是秦始皇听方士背后骂他,一时意气报复的行为,并不是广泛推行的政策,更没有大范围杀死过儒生。秦始皇在位时间也比较短,焚书坑儒本身的影响有限。实际上,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焚书坑儒如此耳熟能详,如此著名,并不是因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焚书坑儒,恰恰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太罕见了,太特殊了,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成为秦始皇身上难以抹去的污点,大家言必称“焚书坑儒”。如果这样的事情放在欧洲历史,简直不值一提,相比烧毁西方历史上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历次宗教战争中因为思想而被杀的人,从数量上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法国一个国家,大规模宗教战争就有八次,仅仅在1572年8月23日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一天时间里,就有将近5万新教徒被杀死,其余新教徒被迫远走德国等地避难。由于新教徒中有很多是手工业者,他们的被杀和逃亡导致法国工业水平显著下降。西班牙在屠杀异教徒方面也不敢示弱,他们屠杀了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因为这些人是优秀的航海家,杀死他们之后,西班牙几乎丧失了航海能力。

  以中国古代传统为例来说明欧洲的文明传统是思想自由,以欧洲为例来说明中国的文明传统是钳制思想,不知道这两方面的镜子扭曲到了什么程度!

  再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是有限定范围的,独尊儒术并不是从此只有儒术,不是说从此中国就只剩下儒学这一家一派了,这个限制是仅仅针对太学的。什么意思呢?是说如果你想做官,想进入权力系统,就必须学习儒家,这个是正统的进入仕途的学术基础。太学、翰林院、国子监,这些地方强调儒术的一个权威性。但是其他的学术依然可以存在,在社会上出书立著,招收学生传承下去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传播,相对欧洲那种彻底铲除毁灭其他学说的“清洗异端”来说,也是具有很大的自由的。我们看,除了儒学之外,诸子百家也都是传承下来的。皇帝们也有信道教的,有信佛教的。就算是官员,官僚阶层也有很多是受到了儒释道三家的影响的,还有法家、墨家等等,这些思想并没有断绝。

  这种言论自由和中国广阔的疆域也是很有联系的,秦汉盛唐广阔的疆土,复杂的民族组成,这种兼容并包的特性,让我们的国家能够尽可能平和地去接纳不同民族、不同思想,可以有不同,也可以和平。和而不同,这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