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有“北京朝阳群众”?乍一听很别扭,莫非北京朝阳群众移民到新加坡了?
非也。这里所说的“北京朝阳群众”因屡次向北京市警方举报公众或敏感人物涉嫌违法犯罪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有好事者以此为素材将“北京朝阳群众”六字的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组合“BJCYQZ”,戏谑为仅次于美国中情局(CIA)、英国军情六处(MI6)、苏联克格勃(KGB)、以色列摩萨德(MOSSAD)之后的世界第五大谍报机构,以此表达不满和嘲讽之意。
其实,“北京朝阳群众”不过是一个缩影,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告密者泛滥的现象。
而最近的一桩案件显示,“北京朝阳群众”不仅在中国有,在新加坡也存在。
上周日,一位名为余澎杉的新加坡17岁少年被警方拘捕。警方称,他们是在接受最少20宗“群众举报”后进行的。
这位少年被指控在上周五于YouTube上载题为“李光耀终于死了!”的8分38秒自拍短片。他在短片里质疑李光耀“被过誉”,指他是个“极具马基雅维利色彩”(指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领袖,批评其全面箝制传媒和教育,缔造了“一个贫富悬殊、以物质富足论成败”的社会,“与耶稣一样具恶意和虚伪”。
在片中,余澎杉又用耶稣比喻李光耀,指“两者都是渴望权力而具恶意,却骗人以为他俩慈悲仁厚”,又批评李的追随者“完全妄想又无知”,对李的真实为人“浑无逻辑和认知”,如同基督徒一味盲从圣经和牧师。
有"举报群众"指其言充斥粗言秽语,又诋毁基督教。投诉者之一、学生袁伟平(YuenWeiPing译音)批评余对李光耀及基督教信仰“作出麻木不仁的言论”,内容涉嫌触犯刑法第298条。刑法第298条定明,凡言语蓄意伤害他人的宗教或种族情感,罪成可判监高达3年及罚款。
律师谢文德(ChiaBoonTeck译音)指余澎杉也诽谤李光耀和政府,违反了煽动法。他说:“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奠定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在其逝世后可谓备极哀荣,全国民众同声痛悼,然而在其葬礼期间发生的这宗案件暴露了其统治下的新加坡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和其他公民正当权利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媒体管制,新加坡社会和民众中所弥漫着的那种盲信、盲从和在公民权利领域自我放逐的态度,令人吃惊。跟中国的“北京朝阳群众”不同,那些对余澎杉的指控是新加坡社会的“举报群众”的真实想法,换句话说,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政府多年来刻意的洗脑,产生了可怕的效果。
严格来说,余澎杉发表上述言论,仅是从他的角度对李光耀的执政作出纯属一家之言的评价,是在言论自由范畴内的正常行为,既无煽动意味,更无诽谤意图。而且他用耶稣跟李光耀类比,也没有超越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则,顶多包含了某些不敬的意味。但这些都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合法行为。
相反,在一个独裁和专制的社会,像余澎杉这样的往往凤毛麟角,而袁伟平、谢文德之流愚民则充盈社会,他们中的为数不少者则乐于充当告密者或者所谓的举报者。而更恶劣的是,当权者会以举报者之名,干下令人不耻的勾当,比如对于一些私密场合的私密活动竟能了如指掌的“BJCYQZ”。
不可否认,李光耀通过一生努力,造就了一个基于法治、繁荣和廉洁政府的发达的新加坡,而且其富于战略思想。正是由于这个伟大的功勋,他才被世人所铭记和悼念。但余澎杉一案也再次提醒人们,李光耀的新加坡是一个仍存在巨大缺憾的国家,这也是它今后继续发展的空间和希望所在。
余澎杉被拘捕并可能被法办,和新加坡作为一个第一世界(李显龙之语)国家的身份和地位不相符,也是与现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和规则相违背的。在处理余澎杉案中我们可以观测新加坡政府是否拥有足够的创新与改革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