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影响绝对是不可能小的,不过这种影响既有对于我们的经济与发展有利的一面,比如原油价格的暴跌便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其得利较小。同样这种大宗商品的普遍暴跌,对于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像这篇报道中所说的,目前这种影响已经直接的显现了出来,那就是给中国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损失,而作为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三农问题”历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这种影响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从报道中我们看到,近期国内市场上出现了玉米、小麦和水稻价格同步下跌的局面,近年来极为罕见。其中玉米跌幅较大,超过20%;小麦价格跌幅在8%左右;水稻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收购价的小幅下跌。而这种下跌可能让全国农民今年减收1000亿元,对GDP的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更加悲摧的是,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也就是说,尽管今年以来,粮食价格的暴跌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中国农民的利益,甚至是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生活与生存了,可是,粮食价格的下跌仍然还有巨大的空间,至少与国际粮价比起来是如此。而鉴于我们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尽管政府手中还是有一定的可以用来托住粮价从而保护农民利益的金钱,可是,在当今世界经贸体系框架下,可以操作的空间并不大。这再一次提醒我们,“三农问题”我们并没有完全彻底的解决好,至少从这一次的情况来看,我们还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三农问题”。这一次粮价的暴跌,至少告诉并再次提醒我们,农村改革,特别是其核心,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中国农民之所以直到今天仍然还很穷,尤其是最近10多年跑不赢通胀,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印钞票的时代”,农民很难分享城镇化带来的地价红利、房价红利(城中村和郊区的农民例外)。目前国家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预定的设计方案。但问题是,一方面推进迟缓,另一方面改革力度还有待加强。此外,我们一定要明白,农村问题的解决,绝对不能只从农村、农业上想办法。最关键问题,还是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管住权力,这样全社会才能有活力、创造力,农村问题的困局才能自然而然解决。说白了,中国只有全面改革,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就业,农村的“小农经济”才能结束其历史使命。
媒体: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 中国农民恐损失千亿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4,2015101855683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