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潮的起伏兴衰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经济思潮的起伏兴衰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两种经济思潮相互交替的历史轨迹已经走过了几百年,这就是经济思想的周期。人们很难对两种思潮中的任何一种做出完全正确并持之以恒的判断,这正是由于经济思潮兴衰本身也是一种周期现象,是针对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出现的矛盾的不同而兴衰的一种周期现象。

当重商主义的政府干预阻碍了商品自由流通、经济无法正常循环、进而导致经济危机时,它所释放出的活力就已经释放殆尽,伴随着人们对于财富的认识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就必然要求自由主义的思想走上历史舞台。然而,在重农主义和古典主义所倡导的自由放任使得生产肆无忌惮地扩张,进而导致“一方是财富的积累、一方是贫困的积累”,经济又一次陷入了无法正常循环的困境,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这也必然使得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登上历史舞台。而正当人们享受着政府扩张所带来“盛宴”时,经济运行僵化、交易成本的上升使得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下降,人们不仅要忍受衰退的痛苦,还不得不忍受高物价带来的煎熬,经济系统循环不畅的问题再度出现,需要用自由主义的思想来冲破政府长期干预经济形成的藩篱,重新让自由主义点燃市场的活力和人们心中的希望。

周期这回事就是这样,当这一轮自由主义的高歌猛进激活了市场,市场的力量也渐渐逼近疯狂,这种疯狂不仅仅是在实体经济领域,更为突出地表现在金融市场。世界变得越来越平,生产者国度和消费者国度的分工变得更加明显而正常,这些矛盾的积累,使得两者都处在了失衡的刀尖之上。实体与虚拟、顺差与逆差、生产方与消费方,这一复杂而危险的经济逻辑受到了挑战,建筑其上的经济循环难以恢复正常,终于,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了全球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又一次退潮。为了应对危机,早已偃旗息鼓的政府干预再度重新登场,为金融部门止血、为实体经济买账,用政府投资来撬动经济增长,用“去杠杆”把自由主义释放出来的复杂而神秘的“金融方程”打回原形,用“去产能”和“去泡沫”把自由主义引发的对全球化、城市化的盲目乐观缩回到正常。经济又一次经历了危机的洗礼,相信人们对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有了更多地体验之后,一定会适时地做出理性选择。

从目前来看,政府干预的思潮仍然具有存在的必要,但自由市场确是要始终坚持的方向。政府干预之所以仍然具有市场,那是因为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仍然是人们心中之殇。然而,如不及时唤醒市场的力量,让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且行且退,新一轮增长不但不可持续,反而会更加逼近滞涨。世界经济这条大船,如何才能行稳致远?需要在干预与放任的程度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更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划出合理的边界。这的确非常困难,但至少有一个标准,就是经济循环顺畅,人民生活稳定,发展持续健康。唯有如此,危机才不可怕,“危”才能过去,“机”才能出现。唯有如此,干预与放任才不那么重要,它终归是一个周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