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普京的私有化困境
冷战时代,一直宣传由西方主宰的世界摇摇欲坠,社会主义蒸蒸日上。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在中欧、拉丁美洲和亚洲均遭遇挑战。隨着中国倒戈,前苏联解体,美欧似乎宣布战胜了共产主义。
应对在欧洲外围国家、隨着乌克兰以及中东即将失控的危机。北约峰会再次启动战备警报。反对中俄重新联盟。
欧亚联盟曾被视为普京重建苏联的努力,但因缺乏共同立场,其目标遭到削弱,
最近西方的对俄制裁,更让联盟中的两个“小伙伴”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开始打退堂鼓。分析家认为,中国成了后冷战时代的唯一赢家。
中国与俄国有什么区别?
普京曾在2009年时说过,俄国必须再增加400亿外汇储备。他回到总统位上后,开始盘查家底。并对联盟中的“小伙伴”追债。于是发生了乌克兰危机。
习近平新政逼胡锦涛裸退,2013年的集三权反腐盘底,没有内乱。但是,北朝鲜和越南以及东盟并不安然。
中国拥有年入4800亿外汇的国库入帐的国营企业,普京没有外汇入国库帐的体制,中国俄国这两个亚洲大国走了不同的大国的模式。
普京在被西方抛弃之时,应该反省私有化的体制变革缺陷。如果,俄国当年国营化石油企业,不会有危机重演。
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奥巴马和欧洲联盟。对普京的私有化为什么反而制裁?难道西方欢迎中国集权模式?
21世纪西方世界总的来说,是支持中国“国营经济主流”的模式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几乎都变成了招商引资的广告讽刺招牌。
今天的普京政府陷入了当年的“拉美危机”。世行预测的中国“中产陷阱”,也在俄国应验了。
从1972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计价黄金后,美联储便在制造“投资陷阱”。对委内瑞拉、阿根廷。古巴、北朝鲜和伊朗等国的“禁闭制裁”,都是美联储所为。德国和中国已成为美联储分部,专做救援工作。希腊危机是德国出手救援,新兴国家危机是中国出手扶助。
纵观21世纪的资本主义,高储蓄美元才能称霸世界。高储蓄美元只有政府集权。国际上只有货币联盟。
中国两岸三地的一国两制,由一国人多和两制构成了世界工厂统一结算的体制。
中国高储蓄4万亿美元。连格林斯潘都没有预算到中国模式的集权能力,
美国在2008年金融海啸了。
美国大到不能倒。伯南克接任后宣布无限期宽松美元应对人民币和欧元。没有拯救南美、俄国危机。由习近平搭便车占领了这两大投资市场。
整个21世纪的社会主流在资本的大运动冲浪中,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
所有的政治斗争都与汇率和违约欠债相关。世界大战就是货币大战。
马克思的“19世纪的资本论”提出了剥削论。错误地把“货币的交易价值”消灭,提出没有货币的共产主义。
凱恩斯的“货币杠杆论”提出了金融危机纾解法。没有解决“货币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重申了市场竟争的模式,他用“通向奴役之路”,描述了马式资本主义。
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论”,提出了“人民的满意”作为投资的检验标准。
以上19—21世纪关于货币理论的研究都引出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命题。
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为人民服务,国家的责任是集权立法。而货币扮演了法治的工具。
所谓宏观经济学,应该是研究政府、国家和货币的关系的学问。微覌经济学是研究金融危机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是一项研究综合国力学的学问。它把文化的、政治的和经济的运动产业化后,研究三大产业中的投资学问。
这就是新政治经济学框架,以美国模式为样板。各国发挥国情特色。
普京完成了文化的和经济的改革,但是,陷入了“拉美危机”。德国要分裂前苏联体,美国要从北约撤兵。中国要重返俄罗斯。
普京的内忧外犯是中央分权后遗症。唯一的出路是国营能源、矿业、电力电讯和金融产业,放弃军工产业,丢掉军售商品生产,走集中外汇高储蓄的中国模式,才能走出拉美陷阱。
阿根廷的金融危机根源是私有化了国家银行,使外汇流失到私人手上太多,危机年年。
中国私有化了农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国家资源和金融系统坚持国营股份化。不放弃中央银行的绝对集权。才有了高储蓄外汇和出口外汇留存中央作为国力储蓄。才有了中国不负债违约的今天。
中国的困境缺少个人动力。实际上,在国际货币自由流动的时代。国力的标识不再是“足食”,甚至“足兵”。而是美联储。
欧盟央行、美联储和人民币央行组成了“三国演义”。它们不能私有制。一旦,失去控制就会金融危机。
事实证明,前苏联解体,两岸三地和拉丁美洲不统一都是历史的大倒退。
一国两制可能是整合的新模式。
从一国两制分析普京,支持普京集权是欧亚和平的出路。正如中国的集权可以维持东亚和平一样。
日本蠢蠢欲动是不自量力。至少它不能拯救金融危机。
中国、德国和美国都可以向外投资和拯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