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TO CHOOSE
《自由选择》弗里德曼 著 [美国]
[更为宽广的思路]人们一般认为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为了赚钱而买卖商品和劳务。但是经济活动绝非人类生活的唯一领域,无数个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协作,这种协作的无意识的结果,便是在人类生活中建立起错综复杂的结构。
自由贸易政策是不发达国家得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弗里德曼 [美国] 海西车展和习书记演讲,想到的。
不过,我们还要大胆地指出,只要看一看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雷诺城,拉斯维加斯还有大西洋城这些赌博盛行之地便可明白,人们对于这些城市的喜欢,其程度丝毫不亚于对联邦所得税的拥戴,不亚于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书评》所刊登的评论文章的喜爱。这些反映了人们的真实偏好。
第5章 生而平等
5.1 上帝面前的平等
5.2 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的真正含义,用一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句话来表达,即前途向人才开放。只要他的才能足以胜任,他自己认为值得,人人都有权利追求任何社会地位而不应受到干涉。一个人所拥有的机会之多寡,不应该取决于出身、国籍、肤色、性别、宗教信仰等毫不相干的特征,只应该取决于他自己的能力。(弗里德曼)
机会平等这一原则在各种价值理念中居于首位……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任何行当……只要他遵守与对方达成的协定即可。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成功带来的好处,当然,他也必须承受失败的代价。每个人都不会受到任意的干涉,决定其成败的不是出身、国籍,也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其个人努力。
机会平等的理念使得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美国人民对物质财富的重视,正反映了他们不愿意接受封建社会和贵族社会的那一套传统标准,即看重出身和门第。人们转而看重个人努力,而物质财富积累之多寡,正式衡量个人努力最为方便的标准。
(机会平等)同时使得人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美国成为一个高生产率并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已成了家常便饭……慈善事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这当然是拜物质财富高速增长所赐。……慈善事业之所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正是因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包括了促进机会平等。
5.3 结果平等
5.4 赞成结果平等的是那些人
5.5 实行平等主义政策的后果
5.6 资本主义与平等(弗里德曼)
凡是自由市场制度顺利运行的地方,凡是有接近机会平等的因素存在的地方,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之高,是连做梦也不敢想的。相反,凡是那些不應許自由市场制度运行的社会,其贫者之贫,富者之富,贫富之间差距之大,皆为世界之最。那里的人们情况是这样的:人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
美国工头最担心的也不过是被解雇,但苏联工头却要担心被枪毙。
在实行中央计划体制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否进入政府部门便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甚至,只要引入了中央计划因素,情况便是如此。
其实,工业的进步,机器的改进,以及当代一切伟大的“奇迹”,对富人来说意义并不是不大。对古希腊的富翁来说,现代的自来水管道可能没有什么用,因为他的奴仆小厮们自会跑去为他打水。电视机和收音机也用处不大,古罗马的贵族们在家就能欣赏一流的音乐家和艺人们的表演,他们也能把大艺术家养在家中。成衣,超市以及各种现代发明,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现代交通和医学方面的进步,他们可能会感兴趣,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主要是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好处。而这些成就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在过去只是有钱有势者才能享受的特权。
5.7 结论
第6章 我们的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说接受更高的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经济生产率,那么某人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率,完全可以自己努力赚更多的钱来购买高等教育,个人的自利之心足以激励他去接受更多的教育。
亚当 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自会使个人利益服务于社会利益。靠补贴教育来改变人们的个人利益,这样做是违背社会利益的。只有大学里那些多余的学生,即那些只愿意到有补贴的大学上学的学生,才觉得自己得到的收益小于所付出的成本,得不偿失。否则,他们就愿意自己掏钱交学费了。
第7章 谁在保护消费者
要想知道政府管制下免受竞争的产业,与竞争激烈的私人产业之间有何不同,只要看一看铁路业和汽车业即可,这两个行业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例证。
铁路业和汽车业服务与同一市场,并且最终提供的是相同的服务,即运输。但铁路运输业发展落后,效率低下,且长期以来在技术上并无重大的革新,唯一值得一提的改进便是以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就货车车厢来看,如今以内燃机车拖动的车厢,与早先蒸汽机车拖动的车厢相比,几乎毫无差别。至于火车客运服务,与50年前比较起来,列车的时速更慢,服务质量更差。目前铁路运输业处于亏损状态,面临着被政府接管的命运。
相比之下,汽车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得以自由地推动技术创新,从而迅速发展起来。汽车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技术飞越,接二连三的技术创新,使得50年前的汽车早就退出历史舞台,只能进入博物馆供人缅怀了。汽车业的发展,首先受益的是消费者,当然产业工人和投资者业会受益。这些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目前汽车业也迅速地成为一个政府管制的产业,这无疑令人感到悲哀。我们将会看到,那些阻碍铁路业发展的因素,会在汽车业中再次出现。
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会受到其自身法则的约束,这些法则不是人为的立法法则,而是科学的法则。这种干预会受到某种强制力量的支配,其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可能与干预发起者或支持者的本意大相径庭。福利活动中的出现的这种局面,我们已经考察过了。在这里,政府仍然干预市场,那么不论是出于保护消费者的动机实行价格管制或质量管制,还是保护消费者安全或保护环境等等,都会出现同样的局面。
只要有干预就会确立某种权力地位。这种权力如何运用,用来实现何种意图,很少取决于最初支持干预的那些人,很少取决于他们目的和目标,而主要取决于实际掌握这种权力的人,取决于掌权者的意图。
1973年欧佩克实行石油禁运从而原油价格涨至原来的4倍之后,政府对能源的干预还是发生了量的飞跃。
如果我们不能依靠政府干预来保护消费者,那么我们应该靠什么呢?市场能有什么方法来保护消费者呢?这些方法又如何改进呢?
7.1 州际商务委员会
运输许可证是可以买卖的。“运输量的增长、运输企业数目的减少、运费管理局和州际商务委员会对运费竞争的干预,这些趋势都使得许可证越来越值钱。”这正是来自政府授予的垄断地位的价值。
对于那些拥有许可证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一笔财富;但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正是政府干预带来的损失,而不是一种生产能力的表现。
7.2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肉制品的生产者:如果消费者吃了这些肉引起食物中毒的话,那么自己就别想赚钱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就更是如此,因为消费者可以转而购买别的厂家的产品。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带来的害处,并不是主管人的过失造成的(除非人类本身就是无能的),他们大都是有才干的和忠实的公务人员。负责审批新药的官员。(过于谨慎,犯错,对新药品的创新率造成消极的影响)
7.3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7.4 环境
7.5 能源部
7.6 市场
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总会有质量低劣的产品,庸医和骗子。但总的看来,如果允许市场竞争机制起作用的话,与日益加强到市场机制上的政府机制相比,市场将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正如亚当 斯密所说,竞争保护消费者不是因为商人比官僚们心肠更软,不是因为商人有更多的利他主义思想,或更加慷慨大方,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有才能,而是因为为消费者服务正是为他们自己的私利服务。
假如一个店主向你出售的商品比其他店主出售的商品质量低或价格高,你就不会继续光顾他的商店了。假如他买来出售的商品不合你的需要,你就不会购买。因此,商人们会在全世界搜索能满足你的需要,受你欢迎的各种产品。而且,他们会极力推销其商品,否则的话他们就会破产。你走进一家商店,没有人强迫你买什么。你可以随便买哪一件东西或者到另一家商店去。
这是市场和政治机构之间的本质区别。你能自由选择。没有警察从你口袋掏钱去为你不想要的某样东西付款,没有警察要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
没有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政府管制),消费者怎么能判断各种复杂的产品的质量呢?
市场的回答是,消费者无需自己做出判断。
他有一些可以依赖的对象,其中之一就是中间人。例如,百货公司的主要职能是根据我们的利益检查质量。我们购买的东西很多,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东西都懂行,即便是衬衫,领带或鞋子等最平常的物品,我们有时也不能正确地判断其质量。如果我们买了一件不好的东西,我们多半会退给出售商品的零售商,而不会退给工厂主。在判断产品质量上,零售商所处的地位远比我们优越。零售商和百货公司不仅是销售机构,而且是为消费者有效检验和证明产品质量的机构。
另一种可以依赖市场手段是商标的声誉。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劳斯莱斯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都要获得生产安全可靠的产品的声誉。这是他们“信誉”的源泉。作为一家公司,这种信誉甚至比厂房设备更有价值。
还有一个手段是私人检验组织。消费研究会和消费者联合会(美国私人组织)。
有人说垄断的威胁导致了国会颁布各项反托拉斯法令,这种说法怎么样呢?
垄断的确是一种威胁,消除这种威胁的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在司法部下面设立更为庞大的反托拉斯机构或者给联邦贸易委员会拨更多的款,而是废除阻碍国际贸易的各种现有的关卡。这样,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将比各项反托拉斯法令更有效地削弱国内的垄断。英国的弗雷德 莱克无需从美国司法部取得帮助就可以破坏航空公司的卡特尔。日本和联邦德国的汽车制造商迫使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生产较小型的轿车。
对消费者的最大威胁是垄断——不论是私人的还是政府的垄断。保护消费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国内的自由竞争和遍及全世界的自由贸易。
第10章 潮流在转变
10.1 理论界观念导向的重要性
从执政者的角度来看,通过征税为政府支出募集资金实在不算上策,所以立法者就转向通过利用通货膨胀决解资金问题,这样的话,不用通过表决程序就可以变相增加税负,而且这种隐蔽的税负甚至可以没有明确的征税客体。
一种观念潮流一旦传播开来,就可以排除万难,势不可挡。同样,当一种思潮达到鼎盛时期时,就会有对立的思想在社会中萌芽,然后迅速高涨。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不得用宪法中列举的某些权利取消或轻视人民的其他权利”。《美国人权法案》和10项宪法修正案。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修正案第10项)
“无论是否符合宪法精神,最高法院都可以随意解读宪法”安杜利(Dooley)
美国宪法力图限制政府的权力,保持权力下放,同时赋予个人支配其生活的权利。
集权政策,尤其是把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是对自由的巨大威胁。[始终牢记这一点]
印度的领导人则致力于推行政治自由,人身解放和民主社会。目的不仅是增强国家实力,而且还要改善大众的经济条件。却采用了集体主义的经济政策,严重束缚了印度民众的经济行为,就连曾经在英国的鼓励下已经在个人自由和政治解放方面取得的成就也遭到削弱和破坏。
1876年取得日本执政大权的明治时期的领导人,致力于增强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采取和实施了自由的经济政策,给民众带来大量的致富机会,还为很多人带去了人身自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