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要么时尚要么快销


 

     商品满足的人们对更舒适、更耀目生活的追求。可穿戴设备也是如此,其中舒适是基础需求,人们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能够享有更懒惰的生活,这是一个长期且不灭的需求,耀目是非必须需求,阶段性存在。支撑耀目生活的商品是奢侈品、时尚品,支撑舒适生活的是快销品。

可穿戴设备属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作为一个科技产品无法长期作为奢侈品存在,即便初始技术成本高昂,第一批的产品价格惊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但技术的演进速度和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迭代的时间远短于IT业摩尔定律的18个月。无论什么智能产品最终一定会价格亲民,成为大多数人可消费的商品,况且只有亲民的价格才有可能笼络最多的用户,从而围绕智能设备本身建立一套生态系统。

pc到手机再到可穿戴智能设备意味着智能终端与人体结合的更为紧密。更重要的是解放双手,显然是一个可以令我们更为舒适的状态,从这点上看,相信可穿戴智能设备一定会是未来,同时生活场景细分化会是一种趋势,每个细分化的场景都会需要一种产品来提供服务。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智能设备也需要细分,每个不同的场景使用一个特定设备。例如在拥挤的车厢,一个可以单手持握的娱乐设备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咖啡厅休闲一个屏幕更大些的设备有助于提升体验;在跑步的时候希望能听音乐又不想错过电话,智能可穿戴设备会是比手机更好的选择;这种情况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比设备与人之间的互动要重要,而且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不仅局限在私有设备,也包括私有设备与公共设备之间的互通。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是目的还是为了能给我们提供更为舒适的服务。这种细分场景下的舒适感满足需要的就是快销型产品,一个快速满足你当下要求的智能产品。

     目前可穿戴设备最大的挑战就是设备太过于重视硬件,没有真正重视外观,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得的大量、复杂数据其实没有多少用处,绝大多数可穿戴设备会干扰到生活。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现有的智能手环绝大多数只是为了检测运动状态、睡眠状态、体感指标等等,所有这些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堆貌似专业、实则无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好像给我们更为健康的生活指出的方向,其实成为了生活的负担,在严重干扰我们,最终你不得不从数据中摆脱出来,放弃使用手环。如果手环本身不仅仅是作为数据检测存在,而是成为时尚装饰品存在,这才有可能让用户形成长期使用习惯。

    可用和漂亮关注的是用户两个不同的心智,可穿戴设备要抓住用户,要么极为廉价,满足特定场景下的需求,用户低频次使用;要么时尚,满足用户日常美化需求同时又能有功能型价值,用户高频次使用(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