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印象之二


 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一段完整的路面,据说这里有二十年没有修过马路了;马路上的很多车都是老款二手车,既有左舵的韩国车也有右舵的日本车,这是一个巨牛逼的事情,他相信这里一定有一个无处不在的进口二手车市场。我不会开车但是也觉得不可思议。建筑物比较破旧,宏伟的大多是苏式,这一点让在社会主义国家长大的我颇有亲切感。有几栋在建的现代建筑,一看就是中国当代风格,玻璃幕墙的外立面,又新又难看。市中心的绿化那是相当潦草。在国家大戏院的外墙上有蒙语涂鸦,还有一个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画的“丁老头”的小人,旁边写了一句话蒙语,打了一个叉。估计就是我们小时候写的“打倒某某某”。哪里的小孩不是写着打倒某某某长大的啊。

 
1多脸膛黝黑、穿着蒙古袍的人,有老人也有年轻人,在广场上在政府大楼附近在广告牌下,闲散的逛着要不就蹲着。他们的目光又空又远,望着远方,漫不经心好像没有事;但是又那么笃定,像是在等待很重要的事。从沙漠过来的人种眼睛有种蛊惑力,他们的眼睛毫无疑问从他们注视过的无垠中保留着一些东西。虽然伊立奇早就没有生活在草原上了,但是他的眼神也是如此。
 
和我们去过的很多地方遇见的当地闲散人士不同,这些蒙古人对游客的兴趣不大,那么大的苏赫巴托广场并没有什么兜售旅游小玩意的人。他们有一种单纯的蒙古式的骄傲,他们在这里也许就是和他们的圣祖可汗像呆上一天,天黑以后,就回到不远处他们在草原上的蒙古包里去睡觉。明天再来。对于很多蒙古人而言,生活简直就像是在度长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