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游时代背景下,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打造之二
文/袁成达教授
【核心提示】日前,《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部署。《若干意见》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整体政策安排,对实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拉动内需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打造
文化旅游产业要发展,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构筑文化旅游产业链,并对其拓展延伸,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
(一)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的发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或其他产业的支持,同时也会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链是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在为文化旅游者提供服务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涉及不同产业的垂直、水平和斜向合作,包括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产业、艺术产业、商业、制造业、金融业、通讯业、IT、教育行业等,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横向扩张。如利用视频网络、微博等对新文化旅游产品体验进行互动式交流,进而改进产品;还可以通过文化类旅游商品与制造业进行融合。此外,还涉及不同部门领域的衔接配合,包括政府、投资者、产业管理者、教育科研、产品设计和开发、基础设施等。
例如,北京大观园,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可见,旅游业在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中,具有极强的关联作用。也就是说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
(二)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那么,如何利用地域人文自然资源,在开发中打造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链?
1、充分发掘县域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
充分发掘地域旅游资源,包括山水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提炼独具特色的亮点,深入开发利用。
一些县域底蕴丰厚的文化,需要我们深入发掘和应用。以当地的主题文化为主线,大力加强对历史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充分发挥历史、宗教、武术、文学、建筑、工艺美术、园林以及音乐、书法、绘画、雕刻(塑)等专业人员的智慧,充分依靠艺术手段和科技手段,将旅游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旅游资源的地域文化内涵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活动和建设主题文化公园等方式,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内涵。
2、要实现旅游产业链与地域特色文化的对接,这需要对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进行准确、深入的挖掘,再通过旅游产业链中的各大要素进行演绎和包装,延伸产业链条。
从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前景来看,打造和拓展旅游产业链都离不开文化要素。例如,西安曲江新区是国内在文化旅游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案例,曲江新区通过实践成功探索出了“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城市价值”的曲江模式,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在2007年还被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曲江新区规划建设了出版传媒产业区、国际会展产业园、国际文化创意区、动漫游戏产业区、文化娱乐产业区、国际文化体育休闲区、影视产业区、艺术家村落等九大文化产业园区。
曲江新区模式充分说明文化旅游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借用文化元素,延伸产业链条。在建设旅游产业链条时,可以借助文化创意、文艺表演、文化艺术展示等形式,不断衍生出新的商品市场。如武术表演及其衍生品,就包括与之有关的服饰、工艺品、文具、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因此,打造地方文化旅游产业链,延伸发展空间,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产品包装和文化创意,形成地方文化旅游集群,带动区域价值的提升,继而开发多种类型的产业组合,形成一种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3、通过资源整合,对县域旅游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整体文化策划和分片包装,切实解决地方旅游产业存在的散、单、低的问题。
目前,各地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除了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以外,其中比较有规模的旅游企业屈指可数,即使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仅仅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初始阶段,旅游景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着散、单、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散,是指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景点分散,难以聚集人气。
单,一是指旅游产品单一,留不住游客。以山水观光旅游的门票经济模式为主,而特色休闲、养生度假等旅游产业开发不充分,亟需打造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旅游业做大做强;二是指各景区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缺乏合作共赢的思维模式,导致本市旅游客源市场不能共享。
低,是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品牌化程度低,整体知名度不高。高端专门人才匮乏,宣传、包装、推介、营销力度不够,专业化程度低等。
根据旅游景区特点可将区域内的各个景点划分为片区。比如,以功能区划为山水观光旅游区、养生度假休闲区、民俗民风体验区及农业观光采摘区等旅游区域。搞好县域整体文化主体定位工作;县域旅游企业在对外宣传、推介及营销上,应紧紧围绕主体做好文章;在此基础之上,各景区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做好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利用的工作,用文化元素演绎和包装旅游产品,拓展产品服务项目,吸引和留住游客,实现景区知名度的提升和企业利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