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是怎样推广土豆的——怎样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


 

   听到不少从事培训工作的朋友抱怨,说是自己公司的员工不爱学习,组织个培训,找各种借口不参加。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说是一种高产抗病的新土豆传到法国时,法国农民并不感兴趣。为了提倡种植这种优质土豆,法国政府花了大气力搞宣传,但效果甚微。

优良土豆被冷落,于是有人出了一个怪招。不多久,人们突然发现,在各地种植土豆的试验田边,都有全副武装的哨兵日夜把守。

一块庄稼地怎么会有哨兵把守呢?周围的农民无不好奇,不断地趁着士兵疏忽时溜进去偷土豆,小心翼翼地把偷来的土豆拿回去研究,种在自家地里,用心侍弄,看到底有何不同。

一个季节下来,此种土豆的优点广为人知。新土豆就这样被推广到法国各地,成为最受法国农民欢迎的农作物之一。

所以说,并不是好的东西,别人就一定买账。更何况现在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向资深啊。而培训工作也是如此,想要让学员有学习的兴趣,也需要我们培训管理者具有一点营销的能力。

方法有很多,略举一二。

   

 

O  制作并张贴精美的海报。本人在推动一个项目时,曾经尝试,一改之前千篇一律的培训通知,代之以在公司门口张贴精美的海报,反响非常好。

O  培训“游戏化”。此处的游戏化,是指改变传统的讲师从头讲到尾的模式,通过微行动学习、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使学员有更多的参与感,从而使得学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东西。相信这样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学员不会拒绝。

O  制造“饥饿感”。有些员工甚至在走进培训教室之前根本不了解培训的目标及其对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感觉又是在“混时间”。所以,培训管理者要善于制造学员的“饥饿感”,让他们在培训之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

O  制造“稀有感”。一些演唱会门票、热门赛事的门票,一票难求。培训工作也可以进行借鉴,每次限定参加学习的名额,只有平时绩效够好、或工作年龄达标、或报名积极者才有资格参加培训。

 

如果采取以上措施,效果还是不佳,就祭出下面的必杀招:

和学员的利益直接挂钩!

如某一企业,只要员工通过培训获得某一操作技能证书,就可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月获得200元技能补贴(其实是当地政府付这笔钱),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可想而知。

又如,某一公司要求,中层管理者必须在一年之内成为内训师,否则直接下课。这一来自高层的决定推动了培训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培训对学员有真正的帮助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否则学员就会有上当的感觉,参加一次培训之后,再也不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