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史贤龙、山峰著《魅力的智造:粉丝产品创新法》由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8月出版。连载前三章,以飨读者。本文为该书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献给新商业物种创造者的创新书
——Only the creator of innovation(创造者创新)
移动互联网为中国社会添加的“大砝码”:
(Anybody+Anything+Anytime+Anywhere)*Connected
时代变了,玩法变了。
本书鲜明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新玩法:
粉丝产品两个标准:
1、让顾客尖叫;2、成为企业无声的赚钱机器。
粉丝产品创新法三步骤:
1、魅力,2、隐销,3、套利。缺一不可。
提出一系列耳目一新的营销战法:
把痛点的解决固化在产品中
人扎堆处,就是媒体
订单链隐身传播链
众包推动内容繁殖
成本置换与利润池转移
.......
本书目录
自序:忘记销售,回归产品
第一章 顾客无绪
顾客:只为魅力产品尖叫
一边是鲜花,另一半是落寞
消费者因何而变
热点过山车
快起快落的行业与企业
每一次跑马圈地,都会制造出大量流程
时代变了
低头族是全民最大党
“云模式”诞生
搅动顾客需求的五只手
营销在变成什么?
传统企业:如何跟上新时代
大众用品顾客:我们本不浮躁
高端商品客户:有钱有闲玩理想
私人订制你的魅力模式
第二章 品牌无魂
品牌的商业本质
品牌的商业本质
品牌灵魂是何物?
品牌化方法要更新
以小见大:这种命名工具错在哪?
空壳品牌,时代的产物
魅力产品创造“刚需”
谷底就是风口,魅力产品必然横行
魅力品牌:隐身
品牌魅力:实现高阶功能
魅力产品炼成记:褚橙为什么这样红?
品牌化手法
销售渠道的创新
精明的定价策略
包装的用心与品质化
产品概念化
产品特点带来回头客与粉丝
难以复制的传播模式
第三章 产业无疆
产业,熟悉的陌生人
行业,需求反向萎缩
行业,需求迁徙
行业,利润遭到破坏
营销4P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层级
从广州到北京,你会选择自行车做交通工具吗?
天变了,4P还能管用吗?
产业融合的魅力化道路
产业魅力化融合的景观
“企业思维模式”要改变
魅力:魅力化解决需求,依托产业中生出
隐销:重置产业运营方式
套利:依托产业盈利
第四章 魅力无界
完整“新”世界
45天鸡:代表“进步”还是“退步”?
效率文化下的“人类社会”:高效而无趣
人类社会在呼唤社会性回归
完整的产品系统对应“完整新世界”
新视角:用“产品系统”来代替“产品”
扩大版的“产品系统”
“产品系统”的运用原理
社会属性下的魅力产品:卖生活
消费者:花钱“买生活”而非“买产品”
企业:社会化,需要个性表达
经济属性下的魅力产品:卖借鉴,卖刺激
新世界中的两大经济性特点:高度竞争、物质过剩
魅力产生的方向之一:花钱买借鉴
魅力产生的方向之二:花钱买刺激
魅力产品的新金字塔结构
终极形态——金字塔形结构
过渡形态——倒金字塔形结构
中国企业的选择
魅力产品系统之要素一——生产商
新视角:在生产商中寻找魅力
产地的魅力化
厂房、设备的魅力化
制程、原料的魅力化
“人”的魅力化
魅力产品系统要素之二——“产品”
产品,企业的基石
实物产品魅力化
魅力产品的定价
产品中的无形部分魅力化
魅力产品系统要素之三——消费者
缩小顾客范围,是智造魅力的“快捷方式”
三种最有实用价值的“聚焦”方案
更普世的方法:改变消费者的流程!
魅力产品系统要素之四——相关企业
从竞争对手处智造魅力
从物流环节智造魅力
从供货商处智造魅力
魅力产品系统要素之五——社会
正能量——一种社会化魅力
社会化魅力注入实体产品
社会化魅力注入组织
第五章 隐销无形
营销环境巨变:来自新技术和顾客的双重冲击
营销的底层架构:订单链+传播链
技术红利:两次完美运用
企业隐身:从“前台”到“幕后”
个性化的订单链:不再是“公共汽车”
碎片化的流量获取
线上线下层层递进的商品展示
线上线下融合的询盘与选款
订单结算:常规武器也能生花
货物交付不等于物流
针对痛点的设计
百变:传播链
高效传播渠道之一:由大变碎
高效传播渠道之二:由远变近
降低传播中的损耗之一:由“王婆”变“隐身”
降低传播中的损耗之二:内容由“硬”到“软”
去中心化传播
第六章 套利无声
套利:企业不可不知的奥秘
企业长寿的奥秘:套利
新锐企业崛起的奥秘:套利
企业组织力的来源:套利
套利比白送更有成就感
生活中的套利智慧
套利:成本置换术和利润创造法
套利:如何让企业持续盈利
套利的设计原理
套利的两大方向:利润和成本
套利的前提:魅力型产品
套利的范围:产业链、产业圈
套利方法之一:置换固定成本
套利方法之二:置换推广成本
套利方法之三:羊毛出在猪身上
套利方法之四:挂羊头卖狗肉
套利方法之五:生产端变成利润池
套利方法之六:竞争者变成抬轿夫
轻松赚钱:套利思维三部曲
第七章 品质无缺
本书的商业逻辑
魅力何来?
魅力产品的本质
魅力品质的特殊性
魅力产品的六个必要元素
跋:致艰苦跋涉中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