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大幅度猛跌与想说爱你不容易


房价大幅度猛跌与想说爱你不容易

房价大幅度下跌是中国市场经济中一个最具神话色彩的话题,虽然民众喜欢看到这个话题的兑现,但是,在市场经济中早已被折腾得惨兮兮的民众,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眼福,实在是很难说。

在房价下跌与房价坚挺的没完没了的争吵中,任大炮一直就是赢家,反对房价上涨的人士,往往成了忽悠并加害持币民众的元凶,他们的信誉扫地在过去数年中被反复的证明。实际上,在经历了无数的期盼与失望之后,人们终于看清了高房价背后的雄壮阵容,是没有人能够撼动得了的。

在过去几年中,地方政府的高地价已经不加掩饰的呈现在市场与人们的眼前,楼面地价超出了,甚至于远远超出了房屋建筑成本,而成为房价中的最大头,这是什么节奏?这是什么性质?这到底是谁在赚取国民购买力中的血汗?开发商如是说。

但是,高房价所带来的GDP高速增长,不仅从自身的产值的角度,而且还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角度,以及随之必然出现的地方建设高涨的多重角度,来共同拉动国家经济的高速成长。这为中国经济连续的高成长,提供了远比其他领域更加实用的动力。房地产及其贷款金融资源的有力配置,出口产能及其换汇金融资源的无限量配置,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成长的两个汽车轮子,它们交相呼应,使中国经济的GDP快车一直跑到发烫的地步。

现在好了,炒房人消失了,购房保值与购房增值的预期也跟着消失了。那个曾经被反复神话了的“刚需”暴露出它的疲弱,原来真正的住房需求远远没有达到能把房价推升到现在如此高的地步。后续的事情不过就是这些,尽管地方政府都在酝酿放开限购的问题,可是放开就能重现炒房团神来之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喽!

中国的市场经济大多的都是一些反逻辑,从中国市场经济中最能读到的却是绝对的反市场逻辑。“刚需”成了借口,以需求的名义成功的掩盖了投机,为实现投机的获利冲动,不惜借助金融杠杆,从而放大需求假象。连需求都是人为造作的,就像妓女的叫床呻吟是假装做作出来的一样,中国市场经济的需求与供应全是一些蓄谋已久的人为假货,如此,对市场风向标的伪造所造成的市场供需及其后续发展焉有不出问题的道理吗?

现在的问题是,高房价是伪装的需求冲动,在其伪装的高潮大冲击之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巨大恶果;而社会金融资源、购买者与炒作者、政府经济及财政惯性、国民财富形成机制等,全都被套进去这一造假活动之中去了,这样,高房价的泡沫能被挤掉吗?一旦动手去挤掉它,当然会诱发这众多的因素与力量站出来反对。由此,高房价的破裂将会导致哪些恶果?这些恶果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体经济、金融以及国民财富呢?显然,一个高房价所造成的问题,已经够严重的了。

幸好,地方政府一时半会儿还不能从高房价所导致的高财政收入的状态中转不过身来。地方财政的收益新方向至少需要重新培育3——5年,其转型成熟期应在5——8年,这可以被利用来为房地产经济,向新兴产业、工商产业、电商、消费类等大型投资项目领域转进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其间,高房价对民众及社会的折磨还得必然会再持续数年。所以,目前的房价大幅下跌的预期不会马上到来,但房价从此步入下跌通道还是可以肯定的,短期内房价较为坚挺,接着在今、明两年的余下时间内,房价将有下跌不到10%——20%的趋势。其实,这一过程已经在开发商中悄悄进行,只是没有大肆宣传与公开明示。

即使这种初步下跌出现,中国房价仍然太高。其中,开发商的利润在下跌市道中日益收紧,从而凸显出政府地价加税收,在房地产总成本中日益上升的权重。此刻,便是改革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参与方式与参与深度的关键时期,但能否实现改革还需观察,因为,对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改革就不能指望太多。

中国将房屋用作居民的主要消费品或第一消费品的所谓经济改革,以及将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荒诞逻辑,实际上是一个最为明显的经济乱象。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市场,关键是因为它连市场经济最为基础的需求都是伪造的。中国房地产业所引入的真实需求,远不如其所引来的投机炒作大,从而人为抬高房价。在此过程中,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名存实亡,反倒是在社会金融业的推波助澜下,将这个热烘烘的赌场中的价码越炒越高,最后殃及了真正具有购房需求的民众利益,使广大的民众在恶意的炒作与虚假的变幻莫测之中无所适从而疲于奔命。房地产使中国经济在迅速走向高风险的同时,又使中国的民生实况走向了捉襟见肘的窘迫与道德环境的崩溃。

现在的高房价之所以还会在高位保持一段时间,是因为地方政府调控以及地方财政转型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一轮的高房价之所以不会以暴跌结束,是因为支撑高房价的所有因素,都没有突然大幅撤退的必要与迹象。地方政府本就是本轮房价大幅炒高的始作俑者,它们从房价的大幅而快速的下跌中得到的只有风险与损失,那么,有什么理由会让它真的发生呢?

 

老夏

201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