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制造业风险


 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事实上已没有了增长的可能。钢铁业、造船业业绩下滑明显;中国基建项目庞大无比,水泥也难有好的表现;其他比如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过于巨大,也无增长空间。

  近期一些跑路的,基本上都是制造业的,连造船厂老板都有跑路的了,这老板一炮,丢下欠银行的一大笔债务。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服务业上和内地的城市化上。因此,房地产反而是最安全的——不包括沿海个别城市有泡沫,但全国整体,尤其是内地,没有任何泡沫。并且,就我所知,我们这的银行住房贷款,房子只能抵押最多七成。也就是说,房价即使跌30%,银行没任何风险。实际上,内地大多数地方的房价不但没跌,还在持续上涨中。还有,即使出现制造业的大衰退,内地制造业本身就不强,影响极小。同时,服务业的增长,仍然会让中国整体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
  服务业和内地城市化,支撑了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但是,饱和、过剩的制造业才是最危险的。
  中国现在一年钢铁产量7亿吨,不知道能保持多少年。将来钢铁业一旦衰退,大批钢铁企业日子会很艰难。不排除把一些银行给托下水的可能。
 
  所以,别看当前银行的整体市盈率很低,但其风险却并不小。而这风险,恰恰来自于中国引以为傲、规模巨大的制造业上。
  由于服务业在中国发展前景还极其广阔,比如运输业过剩了吗?没有!旅游业过剩了吗?没有!其他新兴服务业更是才起步而已。
  内地的城市化和服务业的高速增长,可以让全国保持继续增长。但制造业,产量太大了,大到了让人惊怕的地步。
 
  如果说,中国的银行、金融业有什么风险,这风险来自哪里的话,我告诉你,就来自于制造业。
  当前,应立即压缩对制造业的贷款,防止制造业的下滑,把银行托下水——工厂是过剩的,厂房和工业用地也就吧值钱。即使有抵押,将来也难出手。
 
  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太大了,大到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