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的二三线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金融业自发展以来,一直秉承分业经营的模式,银行、证券、保险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各自都有独立的监管机构,2012年证券行业经纪业务的竞争达到白热化,利润率已经达到极低水平,作为依赖经纪业务作为主营收入的证券公司被迫召开创新大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会议的结果就是,放开经纪业务,大量开发资产管理和理财等类业务,将信托和投资银行业务作为证券公司未来的主营收入来源,证券公司的这次转型,从单纯的证券业务跨到了银行业务的领地,未来的“证券公司”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公司了,而是混合式投资银行,且侧重点似乎更倾向于银行业务!
 
  证券动了银行的奶酪,银行肯定有很大的意见,原本业务上没有冲突的证券和银行现在变成了竞争对手,所以银行也进行了相应的反击,国有各大银行开始申请证券发行与承销的业务许可,银行也开始想动证券的奶酪,中国的金融业将重新洗牌,并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这就意味着,金融业和平时代的结束,进入全面战争,而券商创新大会就是这次的导火索,未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该会渗透合并,成立类似欧州的统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的FSA)。由于中国的大部分金融机构一直处在分业经营的环境下,只有少数的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业务,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三项(如:中国平安,很有远见)。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未来十年将会有很多金融机构互相收购和兼并,以实现成为三项全能的金融机构(欧洲称之为全能银行),同时将会有一批被淘汰。
 
  进入主题,二三线城市不同于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投资理财意识都很落后,且人均收入 和可支配收入都远远低于一线城市,大部市民都倾向于储蓄而非投资,在这样的环境下,银行明显处在优势地位,同样是理财产品甚至风险和收益率相同,在二三线城市市民倾向于银行,证券和保险想渗透到这个业务之中举步维艰,而且证券和保险没有存贷业务,在资金流动性方面无法和银行抗衡,这对单纯拥有证券或者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造成很大的阻力,而银行可以渗透到证券和保险的主营业务中来,甚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项全能金融机构的优势),所以在二三线城市洗牌环境下,银行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再看证券(横跨银行和证券的机构除外),放开经纪业务和地方保护,同业竞争加强,在二三线城市处于一个被动地位,无论对于同样是证券的竞争对手还是虎视眈眈的银行和保险,都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并不是创新大会初衷所能即时达到的效果,反而成了临时的牺牲品,故而处在二三线城市的券商盲目跟随一线城市转移主营业务重心,是不可取的!犹如拿着生锈的刀参与枪战一样。券商放开了经纪业务这个主营利润来源,预估很快中国就会开放待客理财业务,实现和美国一样的金融理财模式,个人感觉未来券商业务主要利润来源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就是投资顾问业务,由此可见具备证券金融市场投资能力的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如广州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帮助公司经纪业务收益率逆流而上,又如私募投资高手所在的证券营业部)
 
  最后看保险(横跨银行和证券的除外),由于保险业的性质不同于银行和证券,所以银行和证券想渗透保险业务是几乎不肯能的,除非旗下设立保险公司专业从事保险业务,而保险也是最容易渗透到银行业务之中来的,它可以整合保险业务和理财产品业务(虽然利润率低于银行同等产品,因为保险公司要承当理赔风险),不排除混业之后保险业大手笔开展投资理财业务和证券相关业务,毕竟对资金充足的保险业来说,开展融资投资业务的竞争力低于银行但强于一般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