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竞争的另一种纵深


传统上,旅行社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要目标导向无非是争取顾客在本社消费,以及分析需求、安排合适的产品和出游时间。他们的原则主要是:高效率、不出错、争取客户的好感觉好认知。

而在旅行社企业经营层面,一些基础的竞争力在于旅游相关资源整合、网点布局、实力和质量的外化。

能不能给客户以更多的更好的更别样的被选购理由?

而决定了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大概是这样,基于这种预设:旅游的构成要件的传统说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企业所接包的服务内容也就是那几种旅游资源的采购、打包、销售。

这就是我本文的视角下的样子,说这属于传统经营。其传统的说法就源自于在这种经营模式出现的时代,缺乏让旅游除了一次体验之外的利益和收获的生发工具和平台。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旅行社的创新经营,出现了一些创新信息工具和平台。但大多数的思路限于工具延展思维、代替人工思维。

旅游的传统价值观及可控可复制因素的局限性,决定了传统旅行社的经营模式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导向和原则

而在当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下。在旅游相关互联网企业的格局下。让自由行这种旅行方式具备更大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便捷性。传统跟团游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妖魔化。很多人不禁问一句:跟团游还行不行了

传统跟团游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内在的价值是什么?让我们从根源上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它解决了旅游的什么问题?价格问题、内容组合的选择和设计问题、节奏问题(时间安排和边界问题)、形式感问题(非日常氛围和语境)

而要探究跟团游市场份额萎缩的原因,就要问一问客户不要什么和要什么!自由行这个东西是跟团游2.0吗?

有一句话讲: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玩。除了说好一起旅游的亲朋,同团同车的游客也是对于个人旅游体验很重要的。很多游客不主动谋求这个,但并非对此没有希冀,更不是对此没有需求。游客对于同行亲朋这个小圈子看重,对于同行的其他游客也并非全然轻视。

这个存在很多人口中的价值观,在跟团游的潜在客户中,没有被充分重视,其需求没有被制度化地满足。也没有被充分成为旅行社品牌和品质优势。

旅行社的行程安排,是一种强制同步,强制同步并非全然是坏事。就好比我们通常的中小学班级,一个班级里被强制日常学习内容和安排、甚至强制固定座位,我们恰恰把同学关系看成一种很好的关系,把同学生涯看做很好的生活。这种强制同步没有绝对的好坏,它是一种公约、制度和氛围,它能够成为一种土壤。

 

我的解决方案是对跟团游这个旅行社行业的产品品类做品类创新,同时重新对行业定位进行调整,从而需要行业内企业的能力转型。

 

提供边际成本够低、产品溢价较高、顾客价值感受够高的附加服务,主要增值服务的载体为互联网,并且产品效应可衍生到影视传播、线下活动等领域。

 

我们关注旅游,为了拓展旅游产品在整个社会消费的占比,我们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可以配套的旅游消费,比如作为这些的配套:虚荣、交际、应酬。让旅游产品具备更多的工具性,也就是说让旅游可以成为社会活动的一种工具,并且让旅游产品的衍生品(旅游衍生信息)能够更好地在人际中传播传递,提供一些专门为此优化的信息平台、生态、应用环境以至人文语境。

 

让旅游企业的品牌内涵,从比较单纯的规模、实力、接待服务标准,增加出品牌和子品牌个性、人文性格契合度、价值观主张等题中之义。让旅游企业迈上文化产业的舞台,成为制造文化产品、文化现象的温床。

 

就像有说法,今后没有企业不互联网化。因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信息组织、生产、传播传递,离不开互联网。

 

比如我推崇一种简单化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其在旅游活动语境下的生长以至勃发。那么就有如下的公关活动性质的项目策划:

把旗下某些旅游线路产品定为包含海选任务的团

每个团认可此活动的成员,均要选出若干名“本团之星”

每月各个团选出的“本团之星”进行汇总,共同参加月秀旅游活动的纪录片拍摄

设置和评比每个月秀团的各单项奖

每年拍摄若干部基于月秀中的突出者的微电影

 

这种活动的一个逻辑就是给予旅行活动以跻身机会点、不同的语境和氛围(非熟人间交流的借口(遮羞布))

 

现今准专业拍摄器材的价格平民化和普及化,让电影以微电影的形式变得并非只是专业领域,每个人都可以以这种语言和形式实现自己的表达、传播、自我宣传。还有,旅游的发起和响应模式也可以有重塑了的一部分。

 

这样也能够,为旅游产品提供附加值,让旅游企业的品牌得到溢价。

 

新旅游企业需要的能力和竞争的点在于如下所列:

 

品类创新:

1、交际、应酬、礼品、代语言(暗语、暗示)

2、虚荣、标签、宣传、待价而沽、交友(同道、兴趣、业务、男女等)

 

产品支持系统设计:

1、用于支持的文化和理念、逻辑、生态、机制

2、互联网平台

匹配系统、推荐系统、评测系统、自媒体系统

 

 

相关语丝:

 

旅游这件事要冒头、要应酬化、要社交化、要派对化、要生活化

旅游行业要为旅游生活化做支撑和服务

旅行社基层工作人员要从操作工华丽转身,要文艺起来、要更懂那一颗颗追求释放的心

 

不要用卖东西的方式来卖旅游,不要用运输东西的方式来带游客

要知道游客都要些什么

要给旅游以人文配套

我们给了跟团游游客以节奏限制,这个可否加上糖衣,甚至让牢笼成为浪漫的道具,让游客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