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


  近两年来前来咨询的公司,大多非单纯性的基础管理问题,而是从战略、商业模式到基础管理的综合症状,这些症状最终会反应在企业的经营状况上,企业家描述出来的问题几乎大同小异,反应在具体的企业上又千差万别:赢利点缺失有可能出现在行业不成熟期、也可能出现在衰退期;同样的员工流失率,其数据在一些企业可能算偏高,而另一些企业则是正常;同行业、同症状的企业,其引发问题的原因也可能不一样,有些是发展太快引起的,有些则是管理基础簿弱引起的,这诸多的现象背后,要准确判断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即要重视行业前景,也必须关注企业素质, 在管理诊断的同时详细判断其经营状况,其管理行为与商业结果之间的逻辑清晰,才能为后续的改善与提升提供最有可行的方案。
  
  一、行业前景判断
  
  行业的发展如潮起与潮落,在大小周期的影响下,行业间也会形成轮动,变化的过程对身在其中的企业形成影响。
  
  1、极度饱和的行业。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常常见到具有垄断经营能力的企业低成本兼并劣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构筑市场壁垒,获得产品的定价权。另一些拥有良好现金流的公司逆市增长,等待机会,一旦熬过萧条期末端,则可再度整装待发。
  
  2、产业升级创造新的行业。旧有格局被解构,新的局面尚未形成,如汽车和通讯行业,由于技术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需求,代表新技术、新的生产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其产品和服务将取代甚至完全取代旧的产品。
  
  3、行业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况。这些行业要么处于新兴行业领域,需求正在形成,并且未来的市场容量难以估计,如新能源材料;要么属于“快速消费品”产品,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医药产品和服务。这类行业历来是伟大企业的摇篮,常常在细分行业里会有优秀的大公司诞生。
  
  通过以上三点分析,在判断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时,在这个章节,应该重点明确:1、行业有无饱和?2、面对行业饱和状况,企业都做了什么?
  
  二、商业模式分析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提供哪些产品服务,企业用什么途径或手段向谁收费来赚取商业利润。企业通过哪种销售方式(直销、批发、网购等商业模式)获取利润等等。
  
  研究商业模式的意义在于:1、是不是好生意?2、这样的生意能持续多久?3、如何阻止其他进入者?这三个问题对应: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商业模式是指企业的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是指实现赢利的能力,而壁垒则是努力构筑阻止其他公司进入的代价。
  
  简要的商业模式情景分析:
  
  靠什么赚钱?产品还是服务?赚谁的钱?是从现有的销售中挖掘、争夺还是创造新的需求?如何销售?从产品生产到终端消费,中间有几个环节?有什么办法能够使中间环节减到最少?企业有没有做这方面的努力?
  
  通常来说,不能用一句就能说明白商业模式的企业其商业策略是较为混乱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分析涉及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地位如何?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整个产业链中有哪些不同的商业模式?关键的区别是什么?哪些是最有定价权的企业?为什么,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否具备很强的粘性?等等。
  
  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构筑与商业模式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企业商业模式与其核心竞争力本身就有天然的融合,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也能与此相一致。这是使其商业模式成功变得不可模仿的原因。
  
  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股东结构,领军人物,团队,研发、专业性、业务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财务策略,发展历史等。
  
  1、专一性
  
  专一性并不等于“单一”,而是指企业在某一领域具有深度挖掘和扩展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我之前遇到的一家设备制造商,长久以来一直坚持做一种产品,可惜的是产品的丰富性不够,企业的主攻方向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不清,把专一性理解为单一,造成产品的可扩展性不强,随着设备功能实现的多种方法的出现,随时面临可能被其他技术取代的可能。
  
  2、创新能力
  
  优秀的研发团队,已获得的能够提供高标准产品和服务的先进工艺、流程,或是发明专利等等。纯粹的技术并不构成永久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壁垒,如专利则能在一段时期内保持领先优势。此外,技术优势能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成本的优势,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就能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费用与收入的比值关系获得量化结果,并做出逻辑判断。
  
  3、管理者优势
  
  企业的发展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企业的领导者及管理团队的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素质,关系到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需要考察领导者和管理团队成员的背景,通过跟踪他们的言行获取企业的发展方向 、行业战略、用人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判断他们的人品、格局和价值观,实践证明,一流的人才做三流的公司,有可能把三流的公司做成一流,相反,三流的人才做一流的公司,有可能把一流做成不入流。
  
  四、财务表现
  
  1、回报率
  
  从历史上看,企业是否拥有可观的回报率?毛利润、ROE(股东权益回报率)、ROA(总资产回报率)和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从商业逻辑判断,企业的高回报率是由哪些方面构成?决定因素是哪些?能否持续?企业采取了何种措施以保障高回报率的持续性?主要的量化分析方法有杜邦法、波特五力和SWOT法。
  
  2、收入是利润的先行指标
  
  (1)收入增长情况;
  
  (2)主营业务的变化;
  
  (3)主要客户销售额分析
  
  (4)主要竞争对手比较
  
  3、毛利率水平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力。
  
  (1)毛利率水平
  
  (2)成本构成
  
  4、净利润水平,需去除一定的水份
  
  (1)经营性利润(剔除投资收益,公允值变动收益以及营业外收益后的利润)
  
  (2)真实的净利润(经营性利润-所得税)
  
  5、收入与利润的含金量
  
  (1)现金收入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入)
  
  (2)经营现金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收入)
  
  (3)自由现金Free Cash Flow(自由现金=运营现金流-资本支出)
  
  (4)自由现金/企业价值(FCF/EV,企业价值=市值+有息债务)
  
  6、回报率水平
  
  (1)ROE(股东权益回报率,或净资产收益率)
  
  (2)ROA(总资产回报率)
  
  (3)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
  
  7、安全性
  
  (1)应收帐款与主要欠款方
  
  (2)存货构成
  
  (3)资本流转情况,即:本期运营资本变动与上一期运营资本变动的差值
  
  运营资本变动=(预收+应付)-(应收+预付+存货)
  
  (预收+应付)>(应收+预付+存货),这相当于用别人的钱赚钱,即企业的运营资本变动为正值,上游客户的应付款与下游客户的预收款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满足了企业正常运作所需的流动资本。这种情况显示出企业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
  
  (4)信用。这里的信用是指票据信用。票据是一种信用融资,企业的应收票据是对下游客户的信用,应付票据体现了上游客户给予企业的信用。票据信用反映了企业与上下游合作方之间的关系和地位。
  
  (5)现金流。
  
  现金增加值和经营现金流都是正值:企业很安全;
  
  现金增加值为正或者相抵,经营现金流为负值。表明筹资、发债或者银行借款的现金流入抵消经营现金支出。企业还算稳健,须结合得率水平评估企业有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现金增加值和经营现金流都为负值,表明公司存在财务问题。当然还要判断其发展趋势,要看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壁垒。
  
  现金增加为负值,但经营现金流为负值。说明企业有投资、研发或者还债支出。这种情况须具体分析。重点要判断消耗现金的主因是哪一部分(投资还是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