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军集团总裁张鸿雁说:“军事化管理”并不是“军阀管理”


新领军集团总裁张鸿雁说:
军事化管理”并不是“军阀管理”
巅峰谋略、文
      中国著名管理大师、张鸿雁管理思想库主席、新领军国际控股集团总裁张鸿雁说:
现在一些企业打着军事化管理的旗号,大搞军阀管理。粗暴、一言堂、绝对服从,独裁、一手遮天、土皇帝。结果恰恰相反是人心涣散、分崩离析、极大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所有员工、领导层都在等待着一个人的指令。伪军化管理、不提升管理水平,只想着胡干瞒干、简单粗暴,军阀作风。
      如果将军事化管理的某些思想借鉴移植到企业管理之中,本来也无可厚非,或许在短时间内还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但长此以往生搬硬套地实施下去,其弊端将暴露无遗。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违背企业经济管理方式,更是与企业推崇的“以人为本”思想背道而驰的。军队中的兵法的确能给企业管理者带来诸多的指导和启发,譬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在企业界的影响恐怕至今没有任何一本书与之媲美,国内外许多管理学院和商学院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必修课。尤其是日本、韩国的企业家大部分都是《孙子兵法》的信奉者,或者是《孙子兵法》的实践者。日本许多超级企业的成功都得到过中国兵家思想的给养。但兵法和军事化管理毕竟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兵法讲究的是对外战争的战术策略,军事化管理则是内部协调的法规制度,如果简单地认为兵法即为军事化,就会在概念上犯下极为低级的错误。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研究军事思想和攻伐韬略的典籍,而且还对君、臣、民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做了十分经典的阐述,诸如“上下同欲者胜”、“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视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贵以贱为本,上以下为基”。在这些阐述中,充分证明即使是在战场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是辩证的,互相依偎的,而不是单边强调“无上权威”和“绝对服从”。 《孙子地形篇》中有云:“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说,对待士卒就要像爱子一样,就可以与他们同生共死。将帅只有真心爱护士卒,士卒才会真心跟你在战场上拼命,同时也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也曾经提出,部队要废除军阀作风。规定军官不准打骂士兵,废除肉刑和繁琐的礼节,士兵开会要有说话的自由。规定官兵待遇平等: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官兵平等的具体表现就是“官兵一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军队建设上的首创,是新型军队与以往任何军队的本质区别。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与英国记者斯特朗在谈话中是这样描述的:官兵一致,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官兵平等,是一场中国组织建设的“革命”,可以说从根本上颠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生硬的等级观念。
     从《孙子兵法》到毛泽东论“官兵一致”,无处不昭示着一种爱兵惜兵的宠信理念。现代领导学也认为,领导的真正权威更多的是来源于职位之外的领袖魅力,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以威欺人。企业中,管理者能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排其之忧,解其之难,与员工同甘共苦,促成上下感情融洽,这样一来,员工就会为企业忘我地工作,就会贡献出更多的才智,产生更大的效益。这种对上下级关系的理解是符合管理之道的,当然也符合人性之道。
在军队里,不遵守军队纪律,就会有灭顶之灾;在教会里,不遵守教主的命令,可能就会被下油锅;在企业里,不遵从老板的命令会怎样呢?大不了不干了呗!谁都知道职场的一句俗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等报道一件事件:因在网络上著文,批评某企业集团铺张浪费、形式主义泛滥、工资差距较大等,科级干部李某被相关部门行政拘留7天,且被开除党籍,撤销行政职务和级别,调去当门卫,月工资也从2000多元降到275元。该集团还有10名职工因发短信,讥讽“远看三处像天堂,近看三处像银行,来到三处像牢房,不如在家放牛羊”,受到处罚。这些人之所以“因言获罪”,实质是该集团名为准军事化管理,实为真军阀化的结果。 据报道,该集团有12章共75条的“准军事化管理细则”,据称是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把矿区建设成军营、把员工塑造成军人。此间规定,不仅是“二人成列,三人成行”、“严禁嬉笑打闹,做到不袖手、不背手、不勾肩搭背”,也不仅是“每天第一次遇见领导应当敬礼,领导应当还礼”,更重要的是“服从与执行”。在“准军事化管理”下,职工的主人公地位被消解了,权利和自由被取缔了。这种“很没有做人尊严”的准军事化管理,最终通过“奴化教育和训练”,做到“服从无条件,执行无借口,落实无阻力”,确保管理实现专制和独裁,准军事化成为真军阀化。于是,人们看到了权力的恣意霸道:借大阅兵张扬个人的权力;动辄罚款数千元,以经济制裁迫使职工“绝对服从”;随时对职工实施全程监控的督察队,更形同专制者的“鹰犬”…… 在该矿业集团的管理者看来,职工批评的法定权利正是对专制霸权的最大不恭。值得警惕的是,“准军事化管理”、“没有借口”式的奴化管理,目前在一些国企、民企中大行其道。用该矿集团宣传部负责人的话说,“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这种“奴化”管理模式,岂止消解了主人公的神圣权利,更是对职工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亵渎,是对职工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扼杀。其结果,只能将产业工人培养和训练成对权力五体投地只知唯唯诺诺的家奴,企业集团变成“家天下”,同时也是对现代言论自由法治精神和民本为上的挑衅。 以至于职工的主人公地位被无情倾轧和挤压,尤其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处在弱势地位的工人们。对于李海明等人的恶意处罚,更使职工们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对自主权利的弃守和对于权力者淫威的屈服,无形中都将助长管理层的胆大妄为和无法无天。
    再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西南某省集团,前身系军工企业,历来有严格管理的传统。公司的管理制度完全按照准军事化的方式制定。以上下班制度为例,早晨只要广播声一停,公司的大门立即关闭,迟到者会被守候在门口的纪律检查人员记入考勤簿,下午下班的广播音未响,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岗,否则以早退处理。凡是连续3次迟到、早退者,公司予以辞退。公司要求员工要抛弃个人的个性,培养出集团的个性,员工对领导的指示要绝对服从。为了便于器材的管理,员工下班时必须进行搜身检查,否则不予放行。 该集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行“早课”制度。全体员工每天早晨上班必须提前10分钟到岗,然后由各部门经理人员或班组长组织员工列队站立,齐声朗诵公司的规定用语,譬如××精神、××厂风、××宗旨、××目标等等。
        一直以来,商界中都广为流传着“军事化管理”的神话。无论是讲述者,还是传播者,无一不振振有词,玄妙神秘,令听者更是肃然起敬,五体投地。但事实上,对企业实施军事化管理能够取得成功的,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一定不会有。至少,长期来看一定如此。军事化管理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管理形式,是依据军队的法律、条令、条例行使权力的一种职能管理。它带有强制性,讲究绝对服从,是一种典型的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只适用于军队。军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应该遵守行为准则的特殊性,所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令如山倒”,谈论的应该就是和“没有任何借口”同样的理念。战场是无情的,是性命攸关的,虽然我们也说商场如战场,或职场如战场,但毕竟谁也无法断言商场就是战场!而且,它们的建制原理和游戏规则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军队的特殊性在于它引入了一个完全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的国家意志:你们是来保护国家的,国家的主权是神圣的,而你个人则是渺小的,不仅当局用语言和教育可以驯化你,而且有铁的纪律和军法做后盾:临阵脱逃,就地正法!可见,在不同的组织里,它的逻辑已然和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逻辑截然不同了。进一步讲,即使军人执行任务的时候,就真的在任何时候也不能提出不同意见吗?不能对上司的错误决定做出反对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试想,将军身边的那些参谋、副官不正是为将军出谋划策的吗?任何战役之前,不是还要有很多人在一起广泛听取意见,讨论作战方案吗?
职工肯定不能等同于军人,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是他职业的特殊要求;而对于煤矿来讲,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首先是谋生的手段,工作不应该也无法凌驾于生命之上,工作是生命的选择对象之一,而绝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军队长官的命令都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完全不能质疑的,那么,一个企业老板的命令就更没有理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质疑了。更何况,许多质疑都是为了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利益呢。然而,凡事总逃不出“过犹不及”的道理,军工企业都不能很好地发展,那我们煤矿企业推行准军事化管理还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要知道人家是军事化管理,而我们仅仅是准军事化管理。企业终归不是军队,企业“军事化”管理的背后往往是简单化、形式化、偏激化或者是片面化所带来的弊端。
    纵观这家企业的管理制度,其缺点在于,只尊重制度不尊重员工,不惜以牺牲员工人格和尊严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企业精神。其结果如何呢?员工因此感到尊严受损和心情压抑,导致某些技术骨干纷纷跳槽,人心涣散,不出两年,集团轰然倒闭。
    或许“军事化管理”可以满足某些管理干部的英雄情节和领袖欲望。但这种管理制度沿袭的是,传统中最简单、最独断、最没人性的管人手段,用把人工具化的方法来掩盖自己商业和管理上的无知。这种刻板、僵化的管理方法也被事实所证实是无效的。
   其实,那些迷恋军事化管理,并被媒体推波助澜,大肆宣染的公司最终都遭到了惨败。诸如巨人集团、亚细亚商厦、武汉红桃K集团、三株集团等等企业先后都在“军事化管理”的道路上伤痕累累。这些企业在将早已被抛弃的“控制型管理论”奉为圭臬的同时,却与真正值得学习的东西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论渐行渐远。
 
张鸿雁,我国实战派管理策划领军人物、著名管理策划大师。“中国创造”的先行者。“立体化战役式品牌营销”理论创始者与实践者。“中国营销史上登峰之作”创造者。江苏徐州市人。先后 在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就读。文学硕士。
张鸿雁先后担任全国企业品牌评价活动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设计国家奖“红星奖”原创策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演艺人协会副秘书长、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策划总监、《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领军品牌”执行主编等。是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理事、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营销策划专家委员会理事。
张鸿雁2000年 “波司登挑战珠峰”策划案荣获“中国十大著名策划案”,被誉为中国营销史上的“登峰”之作;2000年 “波司登营造泰山世纪景观”策划案荣获“中国著名金奖策划案”;2002年荣获“中国十大策划专家”称号,《让人与自然更和谐——“千万元母亲河波司登奖励基金”策划案》荣获最高奖:中国策划案金奖;2003年荣获“中国金牌策划精英”称号;2004年荣获“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策划专家”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商务策划杰出成就奖”;2009年成为《品牌与企业文化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专家;2010年荣获“中国品牌与文化建设杰出贡献奖”、“企业品牌建设特殊贡献人物”称号;2011年荣获前沿金坛杰出贡献奖。
大境界、大谋略、大战役是张鸿雁策划的独特亮点。
张鸿雁先后任天津大邱庄万全集团、红豆集团、波司登集团、雅迪科技集团、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副总裁、新领军国际控股集团总裁等。
在红豆,张鸿雁实践着艾丰品牌理论,以塑造民族品牌为己任,高举“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旗帜,成为“中国创造”先行者;在波司登,张鸿雁创造性地提出“尖峰传播”,并在登珠峰、爬泰山、征南极、战北极、保护母亲河,从产品品牌、市场品牌到企业家品牌打造实践中,抢占制高点,将这一理论与实践艺术全方位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中华大地上,乃至全球掀起强劲的一阵阵旋风,形成一场场大战役。在雅迪,张鸿雁高举质量大旗,肩负“质量兴国” 的战略重任,第一次将“质量代言品牌”引入电动车行业,摒弃浮华的明星代言风尚。带动了整个行业以质量作为品牌基石,让行业回归理性。在史福特,张鸿雁站在全球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战略巅峰,让LED点亮北京2008奥运会,率先掀起并大声疾呼中国乃至世界照明行业又一轮新革命。在淮海宗申,张鸿雁彻底打破传统“坐商”营销观念,在中国摩托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两大行业第一次引入“立体营销”理念,并在中国大地上演了一场新的淮海宗申大决战。在理论与实践上带领两个行业刮起一场“立体营销”的大变革、大飓风。
揭示中国营销大师张鸿雁打造巅峰品牌“波司登”等品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的大型纪实文学《商战传奇》、《尖峰传奇》、《车轮大战》等在新华网、新浪网、榕树下、搜狐、中华网、天涯文学、起点文学网、17K小说网、玄幻文学网、南方书城、世纪文学网、中国原创文学、逐浪文学网、MSN读书等几十多家大型读书、文学网上火热传播。光明日报、新华社《瞭望》杂志、新华社新华08网、中央电视台、《诗刊》等中国权威媒体纷纷采访报道他的业绩。中国科技界最权威媒体、由邓小平提写刊名的《科技日报》2012年8 月23日以《鸿雁志助中国民族品牌崛起》醒目标题,对张鸿雁十几年来策划成就与卓越贡献予以专题报道。
2013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向社会隆重推出撰写张鸿雁“造名牌为民族策划经济核武器,铸大爱给社会推动企业做公益”辉煌业绩的大型纪实文学《巅峰谋略:张鸿雁策划传奇》。该书再现了张鸿雁为中国打造出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以及如何提升企业家品质、推动企业大做公益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运用卓越深远的打造品牌、企业发展策划、市场营销的“系列化、立体式”的战略思想与精湛艺术,打响了一个个排山倒海、惊心动魄的大战役,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强劲的阵阵旋风。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战略、品牌、营销等最为经典的案例。
张鸿雁著述有《雨太猛冲垮夏季》(作家出版社)、《阳光诡计》、《波司登旋风》(光明日报出版社)等。并在新华社《瞭望》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求是》、新华社《内刊选编》、《中央党政干部论坛》、《经济参考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著名媒体发表企业战略、文化、品牌营销、管理文章千余篇。在《前沿讲座》、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以及南京、上海、无锡、徐州等地演讲,《前沿讲座》在全国近百家电视台播出。2009年,张鸿雁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国品牌之父”艾丰同台演讲,论剑华南。
名牌是国宝。一个民族拥有它无疑拥有了核威慑。只有铸造出响亮的中国世界名牌,才能支撑起民族经济大厦。“造名牌为民族策划经济核武器,铸大爱给社会推动企业做公益”这是张鸿雁的座右铭。他一直在为“更多的中华民族自主品牌崛起于世界”这个宏伟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