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蜡笔小新与小明:熊孩子所带来的隐忧(10月29日)


 从蜡笔小新与小明:熊孩子所带来的隐忧(10月29日)

 

关键词:心理成长  蜡笔小新  小明  教育  社会  

 

“蜡笔小新”是在日本动画片中有个“熊孩子”的经典形象,让老师、父母与同学甚至邻居都深受其苦;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也有一个经典形象“小明”,不仅经常出现在各科教学的课本与考试题之中,而且动辄被老师罚站甚至剥夺听课权利。家中有了这样的“熊孩子”,是应喜应忧?

熊孩子总是在无意识之中犯错与造成破坏,留下残局让成年人去收拾。每个“熊孩子”的成长环境都是大同小异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受到两个家族“无死角溺爱”的孩子,以及被漂泊的父母遗弃的孩子,都有叛逆的潜质,都有可能会成长为不让人省心的“熊孩子”。

熊孩子现象的背后,还有很多畸形的形象,比如伪娘、女汉子、基友,当这些现象与熊孩子交织到一起,我们发现背后有深切的隐忧。这些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熊孩子的“没正型”,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没正型”,即使所表现出来的“没正型”仅仅是虚假的都会给别人带来误解。

 

当政界与财经界的名人都用调侃来表现得“没正型”,我们还有什么是值得严肃到底的事情呢?我们相信那些名人不过是草根为了吸引关注,或者为了缓解压力而出现的,但朋友圈是用来调侃的吗?

娱乐或许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最为实用的功能,比专业更为实用,而娱乐就如打针之前擦拭消毒的药水,让人舒缓并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之后,防御心里被瞬间攻破。就如在做业务沟通的时候,在专业价值与商务条款等方面的探讨基本只占不足20%的比重,其他的“不务正业”的话题居然占有80%以上的部分。

你所表现出来的亲和有多少是出自非商业目标,而单纯出自情感的诉求。可悲的是即使真的出于单纯的情感诉求,只怕依然会被人理解为有商业目标。

 

人的精神与灵魂是平等的,但物质财富以及社会地位却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财富与地位上的种种差别,强化了人的等级观念,这种观念从父母到学校,从社会渗透进入学校,甚至从幼儿园之前,就在孩子的意识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了。

教育的市场化又使得学校教育和教师的神圣成分大打折扣。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都是缺位的。晚辈以长辈的状态为荣耀或者耻辱,更是强化了等级观念。

从社会角度,物质生活与城市化、商品化更让人难以避免地被等级化,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穿什么样的服装服饰,用什么牌子的日常用品,吃喝娱乐都在什么样的圈子之中混,拥有什么样的头衔,自己所在的社区学校等级,这些都成为挥之不去的标签。

 

社会舆论导向,让人也发生了广泛变化,使得即使到了成年的人,也很难肩负生活的压力,所以拒绝长大成为主旋律,即使到了中年,依然不想承担责任。如果男人不去承担养家的责任会消弱阳刚之气,但那也仅仅是其人生的瑕疵与家庭的遗憾,那么女人拒绝承担生养与教育后代的责任,所造成的危害就将是全社会的。

社会的阴盛阳衰,女权意识的觉醒,物质资源与财富的马太效应,人相对于物质商品经济的无助,这些都使得女性越来越独立,似乎独自就可以撑起一片天,并给男人提供母性的庇护;而男人的力量越来越薄弱,社会对好男人的评价越来越趋向于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最好是两点一线下班就乖乖回家。

 

虽然在励志故事中,屌丝也可以逆袭成功,但那大体都是仅供娱乐与消遣罢了。诸如灰姑娘之类的屌丝逆袭故事,更多的发生在童话故事之中。家庭细胞的逐渐破裂,对两性关系与结婚离婚的容忍度提高,这些现象更是让人感觉稳定的婚姻家庭状态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因而也就会逐渐变得现实。

两性之间的安全感之缺失,女生因为感觉男人不可靠,所以才会独立,因为追求独立甚至出现了性取向的非常态发展,外部世界刺激出了女性的自由与独立意识,当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来自长辈与学校教育指导的缺位,也让她们的个性恣意生长。

 

相对女生而言,男人更愿意采用逃避的方式,不管是宅男啃老还是逃避在婚恋以及在职场上的责任,心理年龄一直拒绝长大,而更愿意由别人去承担责任所带来的压力,当意识到通过征战杀伐的方式去赢得世界的英雄,只是凤毛麟角的传奇故事,自己也就变得消沉——或者把英雄主义通过网络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

职场的多元化发展,商业化的电子游戏、电脑游戏以及网络游戏,以及在体育音乐娱乐等领域的专业性的市场开发,都使得我们更多地让成年人也沉溺于童话的世界中。

当整个世界都是小明与小新的天下,虽然会给成年人的世界带来轻松和愉悦,但同时也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隐忧,实际上,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悲哀,也是整个世界的悲哀。

 

贾春宝

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