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自闭症:怕沟通,爱独行!


 职场自闭症:怕沟通,爱独行!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强迫症、拖延症、职业倦怠症、办公室综合征……近年来,许多不曾在医学上见到五花八门的“病症”层出不穷,悄无声息地缠上了不少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们纷纷对号入座,“人人都有病”似乎成了一种风潮。
 
“职场自闭症”主要表现为:平时独来独往,行事过于“低调”;开会尽可能往后坐,不想发表任何意见;工作时不善于与同事沟通,总是闷头做事;从不参加同事活动;远远看见领导故意绕行;跟客户打交道尽量选择邮件或聊天软件等。关于微博上“职场自闭症”讨论,渤海早报记者在微博相关话题下网友回复中,收集到三类主流观点。
 
第一类是惊叹自己完全“中枪”。网友@豪神豪鬼回应:实话实说,我承认我中枪了。第二类是试图寻找原因。有人认为领导有责任,有人认为加班过多才是罪魁祸首。网友@梁均豪回应:领导决定气氛,制度决定环境,这个“职场自闭症”也可以叫“职场自保症”吧,如果一个公司里有太多的员工都患上此“病”的话,最先要检讨的应该是领导。
 
网友@爱的承诺3219147644回应:我没有,只是让那些可恶的企业中弹了,让我们这些工人拖着疲惫的躯体天天加班,没有白天黑夜。第三类并不太认可“职场自闭症”这个说法。网友@东山谢氏回应:光凭这些表现,就说是“职场自闭症”不太科学。其实,这些未必是“职场自闭症”的表现,大家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否则“被自闭症”还算是小事,关键是或将因此导致更严重的心理疾病。这些表现或许是因看破红尘而特立独行,或许是坚持原则、独善其身的成熟、冷静的表现。
 
近日,一则微博“职场自闭症,你中枪了吗?”引发网友热议。“职场自闭症”是指不少人在职场中产生类似“自闭症”的现象。造成“职场自闭症”原因多种多样,有调查显示,37.5%的人认为是工作压力大;34.37%的人则觉得是性格原因;21.88%的人选择了工作竞争激烈;还有6.25%的人则直接说“没找对工作”。
 
乐学网(www.roxun.net)首席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上班族中62.5%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或者不够合群,超过60%的人表示当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和别人持有不同意见时,绝对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宁可保持沉默,31.25%的人觉得自己患有“职场自闭症”。渤海早报记者对津城小白楼、海光寺等多个写字楼中的白领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对“职场自闭症”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不一,但白领在职场中的状态基本符合上述调查结果。
 
34岁的李女士工作单位位于河西区恒华大厦写字楼,入职3年。李女士表示听说过“职场自闭症”,认为自己属于其中“当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和别人持有不同意见时,绝对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宁可保持沉默”这一类型群体。李女士告诉渤海早报记者,自己所在的公司属于家族式进出口贸易公司,她在公司财务部门工作。刚入职时,由于自己是通过招聘来到该公司的,年龄比其他同事小,进入公司时间也比其他同事晚,平时总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她总能感觉到其他同事与老板的亲戚关系给自己带来微妙心理变化,时间久了,即使李女士在一些决定上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宁可保持沉默。
 
29岁的夏女士工作单位位于南京路津汇广场,入职5年。夏女士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她所在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公司提供餐厅供员工午餐使用,同事们的习惯是领导层在餐厅靠里一侧就餐,普通员工在餐厅靠外一侧就餐。夏女士刚刚入职时,没有注意到类似规定,因此“得罪”了一些同事。夏女士称这种情况导致她一方面与同事沟通不畅,总是闷头做事,下班后也从不参加同事活动,另一方面她远远看见领导就会故意绕行。
 
沟通事大不可小觑
 
据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预定职业化培训,请联系400-000-4836)老师了解,超七成高级主管表示,他们更愿意提升那些常和他们做沟通的人。渤海早报记者在白领论坛“瑞丽职场”检索到这样一个例子。某美资企业的业务部经理Will表示,有些员工在分配任务时,即使被分配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也不表态;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也不及时反馈。Will举例说,两个月前,他让一个员工做报表,要求半个月后交。“如果当时他跟我说,做出报表有难度,那么我可以换人做。”可这个员工并未有任何为难的表情,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Will本以为没有问题,可是半个月后,问题来了。
 
“我找他要报表时,他说还没完成,我问他有什么困难,他也不说。”在Will一再追问下,该员工才将制作报表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Will很奇怪,员工为什么当初不直接跟他提出来,或者制作过程中跟他沟通一下呢?员工的回答使Will哭笑不得。“当时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好,既然你给我分配工作,我就想尽量做好,可是越做越做不好。”该员工很委屈地说,这半个月来,他的心情一直很忐忑,当他发现自己有困难时,也不敢说,所以只能等着Will来问。
 
“我真的很无语,以后有什么工作,我还怎么放心地交给他?”Will非常无奈,最后,整个报表又拖延了半个月,才算勉强完成。“这样做,只能让大家觉得这个人不可靠,没有人会记住他做出过什么成绩。对这样的人,评价怎么会高呢?”Will表示。
 
“职场自闭症”已成为一种职场状态,而造成“职场自闭症”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有调查显示,37.5%的人认为是工作压力大;34.37%的人则觉得是性格原因;21.88%的人选择了工作竞争激烈;还有6.25%的人则直接说“没找对工作”。事实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性格固然重要,但在不断变化的职场中及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同样重要。
 
专家支招调整心态
 
在职场中,因为环境、压力等原因产生而出现的“职场自闭症”,其实并不少见,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在健康与事业间找到平衡。格莱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蔡丽峰老师表示,现在讨论的“职场自闭症”肯定不是一个医学意义上的疾病,所以不属于药物治疗的范畴,也不必要因为自己有一些这样的症状而忧心忡忡,感觉自己成为一个“病人”,甚至是不治之症的病人。其实这只是个体在遇到压力与挫折时的一种“亚健康”的应对方式的表现。
 
职场遭遇各种压力和不顺心在所难免,如果放任这些“负能量”发展成一种心理疾病,那么对自己也未免太不负责任了,在现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乐趣,用好年假旅游等方式都已经悄然成为解压利器。
 
据智联招聘和艺龙旅行网推出的《2013年白领旅游指数调研》显示,旅游正在成为白领群体释放工作压力的流行方式。此次调查显示,近八成(77.95%)的职场人有过旅游,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职场进行旅游的目的也越来越多元化。
 
43.25%的职场人旅游以休闲,娱乐为主,占比最高。其次为扩大视野,释放工作压力。现代都市白领处于高强度工作与压力之下,不堪重负已经成为多数白领的真实写照,通过旅游释放压力已经成为白领休闲的流行方式。据此次调研显示,旅游为职场人解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关于旅行和工作,44.88%的职场人认为旅行经历会对工作有新的思考和规划,38.58%的职场人认为旅行对工作有正向的积极作用。
 
相关专家建议,职场人应尽量做到休息与工作的平衡,多通过旅游等形式的户外活动保持身心愉悦,以便于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旅游规划,比如一年拿出多少钱用于旅游,计划去哪些地方等,相信旅行可以让白领的工作,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和在现实生活中找机会旅游的人群一样,各网站、论坛上“吐槽一族”也越来越庞大,不少白领调侃式表示,“吐槽”是比暴饮暴食更健康更有效的解压方式。在微博上,“我的同事是极品”、“我领导是个脑残”等专门供网友“吐槽”的账号层出不穷,很多职场人将同事与领导工作中的表现以匿名方式投稿,成为网络段子的生力军。26岁的周先生在津城一家媒体供职,工作中的遭遇既有令他感动的、兴奋的“正能量”,也有令他郁闷、啼笑皆非的“负能量”。
 
周先生表示,工作之余有时间他会看一个叫“我的采访对象是极品”的吐槽微博,看到很多同行在吐槽和他类似的经历,甚至比他的遭遇更加有过之,心情就没那么差了,这也是释放工作压力的一种省时省力渠道。
 
一些白领表示,自己的工作和人打交道不多,甚至一整天都对着电脑,原本性格开朗的自己完全是“被自闭”。而下班后到休闲场所的放松方式过于单一,接触到的人同样不能畅所欲言。他们发展出一个特别的休闲方式,到办公楼下“摆摊”。
 
白天他们是外语流利的海归、出入大厦的职员、谨慎严密的白领,下班后,打开爱车的后备箱,他们直接变身“地摊老板”。德国留学7年归国的曾先生告诉渤海早报记者,他目前在一家德企的技术部门工作,每天都在和大型机械打交道,工作要求他严密谨慎,不能出一点错。一天下来他几乎说不上几句话。下班后,他选择和几个朋友在海光寺写字楼楼下“摆摊”卖鞋,加入夜市大军。“这也就是个玩。我进货的渠道其实很简单,有朋友提供一些特别的货源。赚钱是肯定的,但我不打算搞得太大。”曾先生表示,自己独特眼光让他的地摊与众不同,卖的东西别家没有,而他通过小小地摊认识了不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