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在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并在随后的多种场合中强调要用勇气和智慧促使中国经济升级。这一概念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也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把握其时代内涵,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速度与质量并重,在前30年,中国以高增长、高投入、高浪费、重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换取了经济的快速提升,同时也烙下了“中国制造”的低廉质差印记,这在越来越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是难以为继的;二是升级的动力来自于创新、内需和改革,重点在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以及推动工业化、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三是有机统一民生和社会公平,让民众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得到保障,形成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
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最为迫切要完成的目标。回顾前面20年的发展,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效,正是得益于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清醒认识: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基本特征;多样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是活力所在;国家对财税、货币政策、产业发展的调控是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制度保障。同时,政府在当时恰如其分的积极引导,也使得地方经济活力得到空前加强。
但是,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严重抑制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其中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尤其突出。
越位指的是政府在重要资源要素配置中的话语权过大。各级地方政府往往利用对重要资源的掌控和影响,以GDP考核机制为借口,违背经济规律及实际需求,追求短平快,大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工业项目,是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者。
缺位指的是政府在公共产品失灵的市场领域,不积极参与,从而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例如社会制度不完善,居民的消费意愿不强,抑制了内需的提高,经济只能依赖投资和出口;又如保障制度不健全,公民权利得不到伸张,导致各类社会事件层出不穷。
错位指的是在某些行业或领域,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本该放手让市场运作,却直接参与竞争性经济活动,导致市场公平、公正的缺失。如在土地市场,政府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一级市场唯一的买家、二级市场唯一的卖家,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衡,盲目决策导致权力寻租现象频频发生。
因此,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划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理清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进而修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管的时候就管,不该管的时候,就放手让市场自行运作,如此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
经济升级需首破制度瓶颈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