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国有属性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外患已平,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安枕无忧了,毕竟国内的金融机构同样可以发生金融危机,如90年代初的日本因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房地产价格下降了50%-70%,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下降给日本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大量的坏帐,金融机构的支付压力日益增加,一系列日本著名金融机构的破产如日本太平洋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三洋证券等,进而引发了日本的金融危机,结果造成了日本经济10多年一蹶不振。但是中国发生日本似的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日本的银行是私有性质的,一旦公众意识到银行可能有麻烦,出于对存款安全的担心,就会象一群饥饿的动物一样冲进银行,取回自己的全部存款,而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就算是政策健康的银行往往也无法应付这样的挤兑危机。而金融机构的大量倒闭,又会产生链条式的反应,引发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倒闭浪潮和金融紧缩浪潮,从而将金融危机演化为全面的经济危机。

  但是中国的国情和日本不一样,中国的几大商业银行是国有性质的,中国政府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和最后担保者,这就保证了无论银行发生什么情况,银行是不会破产倒闭了,存款者最后还是可以安全取回自己的存款,这就避免了金融危机的扩大化和链条式反应。另外中国政府和中央人民银行可以确保为几大商业银行在遇到挤兑的时候,及时提供资金以解决临时流动性的问题。中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可靠后盾,就算万一是国有银行遇到了大的麻烦,如高比例的坏帐,疯狂的挤兑现象,依然可以通过国家注资的方式简单的得到调整,避免发生金融机构倒闭破产现象,然后可以要求国有银行在危机过后,再慢慢改善资金状况。
  国家的权威和力量使得中国公众在意识到银行可能有麻烦的时候,不用再急冲冲跑到银行取款了,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和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而且还有一个历史例子可以作为参考,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美国总是时不时的发生银行挤兑危机,酿成金融风波,造成经济严重动荡,但是在美国政府承担了最后担保者的角色后,保证无论银行发生什么事情,存款人都可以取回他们的存款后,在现代的美国已经很少发生银行挤兑危机。是啊,你要是连国家都不信任的话,还能信任谁呢?
  总之,国内几大商业银行的国有属性保证了公众的存款信心,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出现大量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的现象,有助于金融风险的扩大化和产生链条式反应,这也无疑大大降低中国发生日本式经济危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