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时,养成了每天看报纸的习惯,上班来先要看本报自己负责的专版、所写的文章,然后就顺序浏览其他的兄弟报纸。这个必修课完结后,才开始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的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后来有了国际互联网,有了新浪和搜弧等资讯网站,获取新闻资讯的主渠道发生了位移,出于偏爱和习惯,看报的爱好还在坚持着。直到四年前,发现各种报刊都有了电子版,而且时效更快,阅读更为方便的时候,我终于放弃了看报纸的老习惯。想起来,尽管有些唏嘘,但更多的感慨还是惊叹时代的变化啊。
据报道,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媒体在国人文化生活中的优势地位早已不在,别说那些纸质的报刊媒体了,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电视媒体,也呈现出了风雨飘摇的境遇。发生在媒体领域的巨大变化,正在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也必将对我国这么多年形成的传统意识形态格局和传播特点构成特别强烈甚至是颠覆性的冲击。在过去传统媒体占绝对统制地位的年代,“两报一刊”就是中央的声音,亿万国人就必须闻风而动,它传达的是领袖的绝对意志,举国上下只有盲目服从,什么自由、民主、人权,连想想也不行,听听国外的声音,那是偷听敌台的叛国行为。在那个高度封闭僵化的可怜年代里,哪里有个人的幸福可言,而在如此悲摧的状况中,完全可以实现一手遮天的传统媒体,扮演了非常关键而又无耻的角色。回顾那段历史,内心中顿时有了一种难以抑制的被解放、自由可期可盼的情感,“两报一刊”的时代早已成为了过去,所谓的主流媒体随着传统媒体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很快将不负存在。那些代表传统和落后意识形态的货色将失去强制灌输的生存空间和惯有途径,传统媒体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选择市场化生存的方式,因为报纸和电视都已经不是民众必须的选择了。
而在互联网的广阔天地里,谁说真话、说实话,谁与时俱进地反应百姓的心声,谁就会赢得读者和观众的青睐。在媒体选择上的自由时代真的就要或正在到来了,这个自由的破门而入,谁说“绝不”也不管用,因为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民众的人心所向。每每想到这些,真的有种幸福的感觉,毕竟有了网络,有了世界性的IT和网络技术进步,这种巨大的时代推动力真的不取决于某个阶层或利益集团的狭隘意志,也与每个国家的国情关联不大。因为在汹涌的科技进步浪潮面前,任何阻碍制约的企图都是徒劳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种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应该是没有国界的,属于整个人类的那些美好的东西也必然与我们每个中国人亲密接触。所以,传统媒体的丧钟即将敲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的胜利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