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为何长期保持市场暴利


  ,跨国公司赚钱高额利润的动机也昭然若揭。然而,你很难去指责跨国公司获得高额利润的行为,也几乎很难改变目前存在的税收政策。

  不过,跨国公司并非恶毒的剥削者,也并非故意造成任何垄断的事实。他们之所以能够长期在中国汽车市场维持这样高额的利润,或者维持这样的高的市场价格,除了税收因素之外,还有着更多中国市场消费者自己方面的因素。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的基本供求关系是造成进口车市场价格高企的重要理由。

  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来看,市场供求关系仍然是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市场供不应求的失衡,造成了进口车在市场上短缺现象的存在,而中国的消费者又层出不穷,具有超强购买力。一般来说,市场供不应求,往往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价格高企。

  最近几年,由于欧洲汽车市场持续低迷,跨国公司更多将自己在海外市场过剩的产品输送到中国市场,并造成进口车市场库存压力较大。从而造成进口车市场价格下降趋势明显。有些进口车降价幅度高达百万,降价幅度低的产品也有几万、十几万。这就是说明供应增加带来的压力造成的价格的下降。

  但是这种压力相对于中国市场的需求,虽然短期内有些供大于求的情况存在,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仍然强劲。

  这自然就维持推高了进口车市场的价格一直在较高的位置上徘徊。

  其次,进口车市场保持高价格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有自己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国产外资品牌的产品。

  在产品的价格安排上,跨国公司必须要保持国产车的尽可能高的利润空间,并形成进口车与国产车互不竞争的格局。这样,跨国公司一般会将进口车保持在相对更高的价格上,以给国产车保留住更多的市场空间。

  奔驰公司曾经出现过进口车与国产车利用价格手段恶性竞争的问题,就大大打击了自己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市场表现。

  第三,由于跨国公司许多都在中国设厂进行产品的国产化,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还要争先恐后地去购买进口产品呢?

  固然,这里面存在进口车在品质、性能等方面的一些原因,但是其中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理念仍然维系在一种非成熟阶段,不少人购买汽车不是为了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而是将汽车作为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在这种消费理念的指导下,他们就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正因为价格昂贵,才能更加凸显他们在其它人面前那种骄傲的心理。

  从整个社会心态来看,买得起车、买得起高价车、买得起高价进口车常常拥有更高的社会尊崇与地位。力帆汽车老总曾经说过的买自主品牌过不了丈母娘这一关,其实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第四,中国确实存在着一批特别有钱的消费群体,特别是富二代。他们不懂得赚钱的不容易,而是享受着上一代人带来的巨额财富。他们的购买力惊人,他们的购买只是为了购买,而不是使用。

  第五,当然,进口车背后的跨国公司也并非完全是因为被迫的原因才不得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保持超高的市场价格,自然也有赚取更多市场利润的目的。逐利是企业的本性。

  原本市场价格应该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恰恰在中国汽车市场,进口车的价格制定却完全交给了跨国公司,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跨国公司在进口车市场价格制定权利的滥用。

  第六,为什么会出现跨国公司一方就能够制定市场价格的情况?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关于经销商体系的有关政策更多偏向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所造成。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从某种程度上赋予了跨国公司在进口车市场上完全的价格制定权。因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完全将经销商的权利限制到最小,甚至失去了自我意识。经销商必须服从于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所有的要求才能进入这个品牌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在很长时间内意味着高额的收入回报。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经销商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它没有任何的独立价格制定权,所有的价格甚至包括采购、销售、维修、店面装潢等等都必须要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说了算。当市场上只有一个声音的时候,那么价格的高企就不可避免。

  即使市场上有价格下降的因素存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也会将更多的压力转嫁到经销商那里,以保持自己在市场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从以上的各个因素来看,中国进口车市场维持的这种高价甚至暴利现象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消除,因为支持这种暴利存在的因素还在。

  要想消除市场的暴利或者进口车市场的高额价格,一方面要调整中国官方的税收政策,另外一方面还必须调整国内有关的销售政策。但是无论如何,市场的基本面仍然是最终的决定因素,畸形的消费理念、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都不可能短时内可以改变。

  当然,要想改变进口车价格高企的现象,还有另外一个办法,让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一个办法就是自主品牌的崛起。

  如果自主品牌能够生产出品质与性能稳定而且优良的汽车产品,这本身就能够拉低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水平。而这需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