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满意就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民


让人民满意就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民
刘纯银
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广西北海、钦州、南宁考察,围绕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等开展调研。调研中李克强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继续稳中有为使民生改善,让人民满意(7月11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自十八大以来,李克强多次在重要会议上不断向外界传递改革决心:从“改革是最大红利”到“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从改变会风、提倡官员脱稿发言到“把食品安全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衡量标尺”;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到“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毫无疑问,一系列改革主张徐徐推出,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民,让人民更加满意。那如何在实际工作做到这一点呢?
一是要按照既定方针,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逐步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有序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并真正把国家提出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切实把这些改革任务抓紧抓好,才能为更多人民共享改革红利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二是力求公平公正。从理论上来说,不平等分三类:机会的不平等、过程参与不平等和结果的不平等。真正的平等在于赋予每个人机会的平等和过程的平等。让他们可以有平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让他们可以在透明和公正的规则下,参与平等竞争。也就说,让全体人民共享红利就是要解决越来越突出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等问题,根本措施是在继续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偏重于大幅提高穷人的收入,并使穷人的收入增长,能够比整个国民经济的平均收入增长,或者说比富人的收入增长更快。正如李克强所强调的:“要善于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预期上作调整,同时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调整改变预期利益,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利益。”
三是要最大程度减轻改革阻力。要明白:只有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以后,城乡差距才能得到改善,地区差距才能得到改善,社会矛盾才可能减少。所以,当前一方面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另一方面是继续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财税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改革攻坚提供新鲜经验和实践标杆。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民,不能单靠转移支付来救助穷人和弱势群体,关键是“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否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红利就可能是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