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布局太平洋的战略战术


  1、 建立与东亚国家更为广泛、深入、密切的,并区别对待的全面合作新框架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东亚地区具备地缘优势,与东盟国家业已形成良好的贸易关系,在地区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但最近十年来,中国并没有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东亚国家开放更大的市场,缺乏与东亚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接和市场融合的大举措。如果中国能够在短期内以减少贸易顺差为代价,给东盟国家以更大的市场“蛋糕”,更多的生意机会;同时加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推动东南亚地区无核化;尤其是建立与中国没有领土领海冲突的国家睦邻友好互信关系,和这些国家加强政治层面的交流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包括军事情报共享、军售、联合军演等;中国必能建立牢固的“东亚——中华经济文化圈”,增强对东亚国家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牢牢地掌握对东亚的主导权。

  2、 在南海争端问题上取攻势

  对南海争端,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框架下,要对南海问题划出底线,这个底线包括:任何国家不得擅自对南海岛礁宣示主权、任何国家的军舰不得开进有争议的南海地区、任何国家未经中国同意不得擅自与石油公司签订开发合同。否则,中国将根据事态发展做出停止合作、经济制裁、断绝外交关系和军事打击的行动。而对于遵守中国底线的国家,中国则应在经济合作、高层外交、军事互信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姿态,给予这些国家一定的好处。

  3、 以化独渐统策略积极推动台湾统一进程

  中国的地缘优势取决于“两面三线”。“两面”就是东面与西面,“东面”维系中国海洋安全,西面维系陆地安全。所谓“三线”,是西面陆地“丝绸之路”一线,东面的海洋安全分为两线,即通向太平洋和通向印度洋两个战略方向。台湾所处的位置,恰恰就位于中国海洋战略两个方向的枢纽处,台湾正好位于中国地缘战略的要冲。如果台湾回归中国,在地缘战略位置上,台湾是中国东南的屏障。有了台湾,大陆的东南部就成了中华海洋领土的腹地,陡增三至五百公里面向海洋的战略纵深,中国不仅可以从容的控制黄海、东海以至于南海,还获得了自由进出太平洋的水道。尤其重要的是,台湾东部是日本南下的必经通道,一旦台湾被统一,中国就扼住了日本的咽喉,控制了日本的地缘命脉,紧紧握住了东亚和平的钥匙,获得了和平复兴的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失去了在亚洲钳制中国的重要战略枢纽,从根本上丧失了可以严重威胁中国大陆安全的地缘优势。

  2012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获得连任,中国大陆未来四年对台问题可稍缓压力。不过,奥巴马推出新军事战略剑指中国南海,从更长期来看,局势对大陆不利。美国介入南海,使台湾地区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日本则与民进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对南海取得军力优势,必然给这一地区带来一定的政治与军事威慑,打破地区力量平衡,这将意味着未来四年国民党力量将呈衰减态势,民进党力量会在美日扶持下逐渐增强,在可预期的将来(四年后),可能对中国的统一大业产生较大的阻力。

  中国大陆应避免僵化保守的对台政策,采取更加灵活、弹性、务实、拉拢的策略。在加强当前台海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同时,在经济方面,既要阻止台湾加入美国主导的TPP,又要让台湾以适当身份加入中国主导的东盟协议框架。在政治方面,要放弃拒绝承认台湾是政治实体的做法,但要将其设定为地区身份,放宽其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的空间;要实现台海两岸最高领导人会晤,积极促成并签订政治和军事互信协议,通过法律文本的方式将两岸关系匡定在九二共识之内,防止台湾四年后发生大变,这会让中国大陆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主动。

  4、 打通丝绸之路,确保陆地与海洋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国要通过外交手段用多种方式揭露以色列已经拥有核武器的事实,加强海湾国家对以色列忌惮的心理;加强与海湾国家的军事合作,尤其要开拓联合军演、共享军事情报和军售的新领域,特别在核保护方面要给予对中出口石油国家以军事承诺——任何国家对中东国家实施核战,中国将予以核弹还击,继续推行中东无核化外交政策;深度介入和支持中东国家的政治变革,使中东一部分国家的外交重点向中国倾斜;加大投资建设陆地石油管道,派出军舰到霍尔木兹海峡巡航,并对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划出底线,即中国有权对任何破坏陆地石油管道和阻挠海上石油运输的国家予以军事打击。

  5、 加快发展海空立体作战体系,应在2016年之前将航空母舰和歼20战机投入使用

  当前,南海争端、海上护航和保护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关系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随着美国新军事战略对亚太地区布以重兵,日本放弃和平宪法,国际局势越来越躁动,中国加快健全和夯实海空立体作战体系,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中国当然不应走穷兵黩武的道路,但是,充当凶猛的豺狼固不可取,当温顺的羔羊任人宰割更不可取,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6、 争取中美合作双赢,对零和博弈结果做好必要准备

  毋庸讳言,中美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至少在政治改革和文化振兴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国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经济和地区内争夺主导权的竞争,这是中国在走向复兴之路上与美国不可避免的斗争。在更多领域,中美存在合作双赢的可能。美国主导的国际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在一些区域和领域,中国不仅要参与,更要和平地谋求主导地位。但在一些涉及中国底线的事务上,例如南海争端、台湾回归、中国石油安全等方面,中国要做好零和博弈的思想与战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