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申报预售价”意味楼市调控没办法?


谢逸枫:“申报预售价”意味楼市调控没办法?

   导读:2013年3月31日出台的广州版国五条细则指出,对商品住宅的预售申报价格实行指导,不接受国土房管部门指导的,不核发预售许可证;超过申报价格销售的,不得网上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广州也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明确表示要对房价进行指导的城市。2013年4月22日,为贯彻落实《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13〕14号),《通知》要求,从4月24日起,广州全面执行商品房住宅预(销)售价格网上申报制度,开发企业预(销)售商品住宅前,须办理预(销)售价格网上申报,并接受国土房管部门的价格指导。2013年4月2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线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先生解读北上此政策背后的原因与对房价的影响及未来调控的走势。

   主持人:在地方版新国五条细则出台一个月后,广州为什么会在这时候选择对楼市调控加码?

   谢逸枫广州扔出“申报预售价”政策实属无奈,主要是今年广州调控房价压力巨大,连续三月房价同比涨幅领涨全国与房价上涨幅度超过今年价格控制目标三倍,政府部门迫不得已采取强硬又粗暴的手段控制房价。一方面是从国家统计局与广州房管局数据看,房价同比涨幅已经连续三个月领涨全国,另外一方面是今年广州一季度广州房价同比涨幅高达22.55%,远超过广州版细则制定7-8%房价控制目标。

   主持人:依你看,“申报预售价”是否能够有效的控制解决楼价上涨的本质问题?北京三月底开始限价,就你的观察现在效果如何?

   谢逸枫广州作为继北京之后实施“申报预售价备案制度”第二个城市,“申报预售价”仅仅是一项临时短期的“非特殊时期”行政手段,意图不是打压房价,是为了加强对市场商品房销售价格监管与落实新国五条,完善广州细则“限价令”方案。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房企哄抬房价及房价再度暴涨反弹,完成今年价格控制目标,不是降房价。其实“申报预售价”制度并非新的行政手段与调控措施,2011年开始就实施过,从前四轮调控“申报预售价”的效果看,基本是形同虚设。毫无疑问,“申报预售价”不能从根源上控制并解决从房价上涨问题,甚至会因为不允许入市导致供应减少,形成房价上涨预期。

   谢逸枫广州执行“申报预售价”之后,如果一些楼盘价格涨幅过快、或者定价过高,恐会推迟审判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者是只批准一部分,剩余部分推迟。毫无疑问,如此不合理的野蛮与粗暴行政调控房价手段,不仅起不到降房价实质性的作用,由于不给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与不允许入市,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使市场对房价产生上涨预期。

   谢逸枫北京限价的市场总体效果有待于后市观察。如从成交量上看,虽然有回落,但是房价依然呈现上涨趋势,并未出现实质下降。因此,限价政策对房价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申报预售价”不会导致房价实质性下跌,只是临时性价格监控的行政措施。一方面是“申报预售价”制度无具体的参考标准与执行配套措施,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完全是针对极少部分高价楼盘的临时性行政手段。另外一方面是“申报预售价”制度属于价格监控,目的不是降房价,是防止房企哄抬房价与完成今年价格控制目标,避免房价再度暴涨。

   主持人:北京、广州对新房售价实施政府指导这种行政干预,是不是意味着楼市调控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此政策是否合理?

   谢逸枫房价按不住了。北京、广州采取“极端又强硬”的行政调控手段意味着楼市调控已经没有更好更有效的应对房价。一方面是新国五条与新国六条的个税20%与房产税,因无具体的标准与规定,地方政府无法执行。而二套房贷无法全国统一上调或者停贷,限购政策无法扩容到更多的二三线城市与继续加码。单纯靠北京与上海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显然无法对房价上涨形成强大的调控力。另外一方面是35城市地方细则基本是“保大于压”。尤其是当下楼市调控“骑虎难下”,新国五条与新国六条及35城地方版细则出台,掀起新一轮抢房下的成交量与房价上涨,说明调控对市场已经形成“抗药性”。

   谢逸枫四月成交量与房价上涨幅度呈惯性,虽有小幅回落,但调控无法扭转市场上涨预期。第一是调控加码只限一线城市,无法全国统计执行。譬如北京商业银行与公积金二套贷款比例上调到7成,又限价;譬如上海公积金二套贷款比例上调7成,譬如广州出申报预售价制;譬如目前全国有12个城市公积金贷款收紧。第二是全国性的调控加码让步于GDP与土地财政及房地产税费收入。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缓慢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债务高与保障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房地产业一旦受到调控影响过大,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及税收。

   谢逸枫政府采取“申报预售价”的粗暴行政手段干预房企定价与市场做法,严重违背市场经济与十八大报告精神及市场化等改革的方向。显然,如此“一刀切”调控房价,埋下新一轮房价暴涨祸根。一旦房企的利润因高地价低市场房价受到严重挤压,被迫偷工减料或者是降价销售,不排除出现房屋质量与退房及砸售楼部的现象。甚至会出现、“裸卖”、“装修合同”(一房两合同)、“面积合同”等手段逃避“申报预售价”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