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制度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关键年份。2002年在东北实行了粮种补贴,2004年开始实施粮食直接补贴,2006年在实施农资补贴和农机补贴之后,农业补贴政策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农业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生产直接补贴,技术服务补贴,关键技术补贴,动植物疾病补助,生态资源环境奖励补助,风险防范补助等。自2002年以来,我国农业补贴品种增加、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的补贴资金达2503亿元。2011年的农民收入中,补贴收入占到8%。补贴的功能和作用有两个,分别是支持生产和支持收入。生产者的收入增加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过来也能间接起到支持生产力作用。
主要的农业补贴有以下四大类:(1)对粮食主产区的种粮补贴,我们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简称粮食补贴。(2)对一些农民使用优良品种进行补贴,简称良种补贴。现在良种补贴主要有11种产品,粮食里的小麦、玉米、大豆、稻谷;油料里面有油菜、花生;棉花;马铃薯和青稞;再加上能繁育母猪补贴和奶牛良种繁育补贴。(3)农机补贴分两种,一种是农机购置补贴,另一种是重点作业补贴。现在农机购置补贴的种类,已经由之前的农作物种植业机械,扩大到林业机械、牧业机械、抗旱机械和排灌机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农机具。同时我们为了鼓励农民既购买农业机械,还要更好地使用农业机械,我们还给农机重点作业环节补贴,比方说跨区收割的燃油费补贴,免收过路过桥费等。(4)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接补贴。我们的办法是,将农民种的一亩地,需要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各种产品统算下来给予补贴,所以我们叫综合补贴。
农业补贴政策有贡献,但也有缺陷。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补贴总量不足,标准相对偏低;整体规划缺乏,结构不尽合理;管理机制不完善,效应发挥不充分。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生产进入了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新阶段,农业补贴政策须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小规模农业,需要国家的政策补贴;我国的补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离世贸组织规定允许的补贴空间还有距离,国家财力增长等因素也决定了要不断增加农业补贴。
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努力方向,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中心目标,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两大重点任务,加强政策顶层设计、稳步增加总量、优化品种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以高补贴应对高成本、化解高风险、突破瓶颈制约,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层面,应稳步增加总量,确保每年补贴增幅不低于财政收入增幅,力争农业补贴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从目前的5%逐步提高到8%;优化补贴结构,从补贴品种、补贴标准、补贴环节、补贴对象等方面完善政策;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农业补贴的绩效评估和定期评价制度等。
农业补贴制度的问题与建议
评论
编辑推荐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