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科技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其独特的发展周期也决定了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目前融资困境仍然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境
据调研,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而在融资方面出现的问题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中小或微小型科技企业面临更为窘迫的资金状况。一是资金缺口比较大。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来源较集中,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很少。三是融资覆盖面低。
究其原因,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从企业层面看,一是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大多处于创业期及成长期,自有资金不足、自身积累薄弱、资信水平较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信贷标准的要求。二是相当多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在产权、财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则制约了其融资能力。三是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土地和厂房都是租用的,固定资产更是不足,抵押能力较弱。四是高新技术企业对融资方式的认知度不高。在调查中,约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是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遇到的主要问题,而对于发行债券、引进风险投资和产权交易市场等融资方式,大多企业都表示不甚了解。
从商业银行层面看,一是缺少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总体上呈现出同质化特点,没有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特点创新推出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二是商业银行贷款抵押品范围狭窄。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抵押物要求基本倾向于房产等固定抵押物。尽管《物权法》的出台已经为知识产权可以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质押物提供了法律基础,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原因,第一,缺少专业性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评估标准、操作程序,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界定。第二,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在知识产权的交易上,大多数企业只是通过交易所来发布信息,而交易则是私下进行,并不通过正规、透明的产权交易所渠道发布和交易,商业银行很难以此为质押物。
从政府层面看,对高新技术产业在投融资配套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无论是上市融资,还是发债融资,都有一个较高的门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企业创业期和成长期缺乏大量必要的资金,这个时期由于企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国内外经验主要是依靠风险投资进入。另外,在完善担保体系和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力度。
金融助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功能。高新技术产业资金需求量大、风险高的特点使得一般投资者不愿介入,这就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的构建中予以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要增加政府科技产业的投入,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扶持。地方财政要出资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幅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机制,加大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生产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要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二)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融资平台。逐步健全金融体系,构建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地方性金融机构、股票以及债券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融资平台是当前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建立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应采取私募和公募相结合方式,鼓励风险资本来源的多元化。鼓励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可对规模较大的企业鼓励其发行公司债,而对中小企业则可尝试组织企业捆绑发行债券。要逐步扩大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融资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积极推进符合上市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工作,使更多的本土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积极推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科技担保专项基金,积极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科技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注入、补充机制,建立担保机构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互利合作,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引导商业银行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贷款定价上给予优惠。
(三)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要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强、研发方向大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特点,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要推进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市场的建设,促使其为知识产权质押物的处置提供保障。要设立专业评估机构,制定相应评估标准。只有经权威专业评估机构制定行业评估标准,知识产权经评估后其价值才能够被广泛认可,才可以实现质押。要研究推动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国家相关部门评估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办理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品种,探索各种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创新模式。金融机构要积极防范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时产生的信贷风险,建立符合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信贷管理机制,准确评估风险,选好项目,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支持。
(四)加快科技金融模式和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要优化业务流程,开辟科技信贷审批审查的绿色通道,推动审批服务效能化,建立新型科技信贷文化。要创新科技信贷产品,通过股东信用保证贷款、订单融资、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促进科技企业滚动增信,满足科技企业不同期限资金需求。要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大力推动金融工具创新。要深入研究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特点、融资需求和风控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循环授信、封闭管理等方式,积极推动和发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出口退税账户、股票、保单质押等基于产业链的融资创新产品。通过由借款人提供符合规定的企业资产、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以及保证担保等,探索“抵押+质押+保证”的组合担保贷款,满足自主创新型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对经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积极提供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对融资需求较大的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可以通过组织银团贷款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作者:孙菲 李文玉)
金融观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