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地高考改革难产说起


    正如我一开始所预言的那样,异地高考改革必定失败,至少会是暂时性失败,但暂时性这个概念很模糊,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一百年?这些时间跨度都有可能,因为对于历史长河而言,一百年只能算是两指之间的缝隙,而对于个体而言,却是穷尽整个一代的生命长度。

       高考制度和户籍制度挂钩,是对种群歧视性划分的一个缩影,其源头就在户籍,在一个伟大的国度里,所有个体共同具备的核心社会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公民身份。公民是一个平等的词,是一个具体的词,它不像人民那样虚无,不像农民那么卑微,更不会像市民那样自我感觉的高贵,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了后世群体的分裂,卑微的人不敢奢望平等,高贵的人不屑屈尊,因为利益的纠缠像毒蛇一样纠缠着每一个人,既得利益集团不肯轻易放弃好处,而贫穷弱势底层的人找不到努力向上的路。异地高考只是争取教育公平的一种改革方式,但政府给出的改革失败理由是考虑城市的容纳能力,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城市的客观现状,虽然失败,但这种说法似乎也给了我们希望,至少说明,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会等到那一天的。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谎言,一个无法守住进一步推理的谎言。如果以另一种改革模式,来达成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也同样失败,如根据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学生数量,来按照比例分配各高校的招生名额,他们会答应吗?也是不会的。

    其实,我一直相信政府改革的决心,但我更深信既得利益者势力的强大,他们不一定是官员,也不一定的富贾,他们是种群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因为共同的利益,而结成利益联盟,以此来保护他们认为稀缺的资源和一直享受的待遇。他们疯狂地抵制外地人的闯入,他们由于势力强大,直接能够影响政策的走向和改革的方向,他们抵制是因为他们害怕和恐惧,他们就想着这样安逸地度过一生,也力求确保他们的子女也能同样如此。

       我很喜欢种群这个词,因为种群是动物学里的用词,这个冰冷的词更能表达现代人的内心,什么丛林法则,什么物竞天择,什么优胜劣汰,这难道不是动物的本性吗?

       我承认大部分人都是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但这种善良和同情心的构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别动我的奶酪,哪怕是一丁点,也不行。动物的天性就是守护自己的领土和家园,对一切外来行为都视为入侵,具有天然的抵触情绪和行为。那些指责外来人为蝗虫的种群,他们一是以为自己天生高贵,其实体内流淌着污浊的血液,二是以为自己利益受损,其实他们只是在享用着祖上那点阴德。但是站在这个国家的立场上,我们这些外来人做错了什么?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带动经济发展,却无法融入,我们一样地纳税,却不曾享受同样的待遇,我们租住房屋,养活了这些以此为生的人,我们一点都没有错。

       异地高考改革难产,只是这个具有伟大的历史宏伟叙事的改革历程的一个缩影,那些更加艰难的改革也会随之而来。但我始终相信,历史只会向前发展,只会超更加文明的方向进化,那些妄图利用自己手中话语权的投机者和胆小者,至多只能让历史短暂倒退和停滞,但挡不住充满公平、公正、公义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