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投递路上“雷锋”多


聊城,投递路上“雷锋”多
32,备受瞩目的首届“感动聊城”2012年度人物获奖名单最终揭晓,32岁的乡村邮递员陈新生从34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
陈新生忠实服务乡村百姓9年多,视邮件为生命,9年先后骑坏4辆自行车和4辆摩托车,行程超过10万公里;他还是一名传递雷锋精神的绿色使者,走到哪里就把爱心带动哪里,在他的摩托车上,随身携带着打气筒、挫、捻子等,遇到路人的自行车或电动车扎带,就立即帮助修车。道口铺办事处后程村的程书善老人,在一次去银行取款时摔伤,陈新生就承担起义务照顾老人的担子,帮助老人收拾卫生、买菜,老人十分信任他,就把存折和身份证交给他代办存取款业务。9年来,照顾了数不清的五保户困难家庭和空巢老人,被誉为“雷锋信使”和聊城形象的忠实实践者。
在评委会给予陈新生的颁奖词中写到:“一辆普普通通的摩托车,一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坚守的是普普通通的职业道德,帮助的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在平凡的生活中,陈新生因‘责任’和‘爱心’,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陈新生摩托车经过的地方,留下的不仅是报刊、信件,还有爱心和温暖。这个绿色的信使,不但传播时代信息,而且传播爱心,传播温暖。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人们在聊城这片热土上,又看到雷锋的背影。”
陈新生被授予“感动聊城”2012年度十大人物,不仅仅是代表他自己,更是代表了投递路上的像他一样的所有“雷锋”们。
东阿有个大孝子
东阿县黄屯邮电支局邮递员高占喜,被评为“聊城市敬老模范先进个人”、“东阿县十大孝子”。不知道其中故事的人都会以为高占喜对自己的父母好才会获奖,但其实是他默默无闻地照顾了投递路上无儿无女的的老两口6年多,不是自己的父母,照顾的胜似自己的父母,老人逢人就说:“多亏了占喜,要不俺两个早死了,感谢党给我们派了个好邮递员啊!”
聊城市东阿县铜城街道王道口村有一对耄耋之年的老夫妇,丈夫汝永瑞已95岁,老伴王学玲也已86。他们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远房亲戚,却远在北京,几乎没有任何的生活来源,只是在春节的时候偶尔收到从北京寄来的包裹。恰巧,2006年的3月份,邮递员高占喜由于寄送包裹,认识了两位老人,看到老人生活得如此艰难,他开始默默无闻地承担起照顾他们的重任,从走进老人生活一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6年之久。高占喜坚持每周至少看望老人四五天,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他们带去米、面条、鸡蛋、牛奶,玉米面,包子,有时候还把自己家的被子、棉袄给老人送去。去年入冬前,又为老人购置了新路子、新烟囱。有次,王学玲生病,是高占喜及时赶到,用地派车把老人送到医院,还端屎端尿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正是高占喜这个“雷锋信使”,给这对暮年夫妇送去的关心与帮助,带去的色彩与活力,使他们才勇敢地活下去,并且坚定了对人生的信念,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临清有个大好人
119,有一封感谢信寄到了聊城市邮政局局长昝淑美手中。至此,临清市邮政局松林支局乡村邮递员商昌友助人为乐多年的雷锋事迹才被得知。
写信人叫倪彩云,现为某培训学校的一名老师。她在信中写到:我的家住在临清市松林镇西尚村。很小的时候,自己与爸爸相依为命,父亲叫倪瑞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拼命干活拉扯我长大,供我上学读书,多年的辛劳落下了严重的哮喘病,吃药不断,每隔半小时就往嘴里喷一次药。我多年在外地读书,可每次回家,父亲总说起一个人的名字——邮递员商昌友,父亲称他为活雷锋
商昌友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为人实在,待人和善,服务热情。当他得知倪彩云家中的情况后,只要是送信送报路过的时候,就会到倪瑞峰家中探望。有时候,帮助倪瑞峰干些家务活。
72岁的倪瑞峰告诉记者自从患了哮喘病以后,吃药不断,且药量较大,但是小商一直帮助我,他为我垫钱买药、取药,几天一取,从不耽误。而且,女儿每月打给我邮政卡上的200元生活费,以及国家给的低保费,都是小商帮助把钱取出来,第一时间送到我手中。小商生怕我缺钱花,我的手机费十次有八回都是他帮忙给交。另外,女儿结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贷款手续、盖章等诸多事务,到政府、银行盖章签字,一趟八回,都是小商风雨无阻、不厌其烦、周到细心地帮助打理。
倪彩云在信中说道,自己家中经济困难,小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断地从自己微博的工资中拿出些来给父亲买些生活必需品,还为了给父亲解闷,把自己家里的收音机搬了来,带给父亲无限的欢乐。
为了感谢商昌友的爱心之举,倪瑞峰打通了邮政公开服务电话11185,把憋在自己心里的话,向山东省邮政公司的领导倾诉了一番。让他和女儿没有想到的是,临清市邮政局领导知道了此事并了解到他们的家庭困难后,就多次前来探望,局长赵全胜还冒着严寒,带着大米、油、面等慰问品来到家中,让倪瑞峰一家人着实感动。
倪彩云在信中最后说道:在照顾父亲这方面,我做女儿的都没有做到这些,而商昌友多年坚持帮扶父亲,我要感谢他,感谢邮政局,感谢党和整个社会,祝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东昌有个鲜血者
李连生在聊城市邮政局兴华路投递部的邮递员,他积极参加鲜血活动,截至今年3月份,他无偿献血六年多,鲜血总量已累计达到12000毫升。
2006914,李连生在投递途中,看到聊城影剧院门口悬挂的车载条幅而引起来的血库告急,希望您献爱心得到你无私的奉献后,久久不能平静。送完报纸,他毅然踏上了采血车。第一次献出了400CC血浆,六年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从来没有间断过。李连生自参加献血以来,从未向任何人索取过任何报酬,只想着能为病人送去一盏生命之灯,获得生的希望,让世间充满爱。
201012月,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敬老院里邮递员是“常客”
223,曾参加过济南等解放战役的革命老同志,如今92岁高龄的杨春墨,紧紧抓住邮递员刘福斌的手说:“你们这些邮递员经常来看望我们,又是送吃的,又是送喝的,还打扫卫生,今天又来送汤圆,想得可真周全。你们如今学雷锋,说明在整个社会中,雷锋离我们并不远啊!”
刘福斌是聊城市邮政局火车站投递部的邮递员,也是聊城邮政20支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普通队员。在元宵节到来之际,223,他带领30余名邮递员来到东昌府区敬老院,为生活在那里的近300名老人送去汤圆、报刊、杂志,以及其它生活物品。
在敬老院老人公寓,刘福斌与92岁高龄的老人杨秀芝一同聊天谈心,并为老人整理床铺、打扫卫生。老人十分高兴,拿出自己珍藏的相片说:“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你们快看看像不?”引得大家一片笑声。不一会,老人又叹息一声:“好长时间没有照相了,现在的照片还没有呢,你们给我重新照一张吧。”刘福斌随即拿出相机为老人拍照,了却了老人的一份心愿。为了长期帮助老人,刘福斌当即决定与杨秀芝老人结成帮扶对子,计划每周都要到福利院来看望照顾老人,让老人倍加感动。
在敬老院集体伙房里,其他十几名志愿者围在案板四周,与老人一同包起了大包子。有的和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馅,不到半个小时,两个蒸笼就足足排了24层箅子,大概500多个包子就全部包成了。82岁的老人李焕然乐呵呵地说:“你们这一来,省了我们的事了,今天敬老院老人提前1个小时就能吃上大包子了。”
聊城市邮政局局长昝淑美说,2013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聊城邮政自去年以来就扎实开展了“学雷锋、塑形象、做心中有爱的邮政员工”活动,共组织成立了20支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今年又提出利用投递员天天服务群众的优势,正在打造遍布全市城乡的630条雷锋邮路,目的就是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长效化,在全局当中形成“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标兵、续写雷锋日记”的浓厚氛围。